臨危自計
成語拼音
- lín wēi zì jì
臨危自計成語解釋
- 計:計算。指臨到危險時刻只爲自己着想
典故出處
- 後晉·劉昫《舊唐書·吳漵傳》:“人臣食君之祿,死君之難,臨危自計,非忠也。”
成語典故
- 唐朝時期,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叛亂,自稱建興王,盧龍節度使朱滔也叛亂,自稱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進攻長安自立爲皇帝,改國號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將軍吳漵不臨危自計,前去長安遊說朱泚歸降朝廷而被殺。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危險的關鍵時刻,他沒有臨危自計,而是勇敢地衝上前去保護他人。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故事充分展現了“臨危自計”的含義。
話說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有一位名叫李甲的將領。他原本有着滿腔的抱負和勇氣,在戰場上也立下過不少功勞。然而,隨着局勢的變化,他所在的軍隊陷入了極爲艱難的困境。
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敵軍如潮水般涌來,李甲的軍隊漸漸難以支撐。身邊的士兵們浴血奮戰,拼死抵抗,但形勢依舊越來越危急。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甲的心中卻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想到,如果繼續這樣頑抗下去,自己很可能會喪命於此,那之前所積累的一切榮耀和地位都將化爲烏有。
於是,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李甲選擇了臨危自計。他不顧手下士兵們的苦苦哀求,竟然私自帶領着一小部分親信悄悄逃離了戰場。留下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兄弟們,在絕望中繼續與敵人廝殺。
他的這一行爲,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有人說他自私自利,爲了自己的安危拋棄了戰友和責任;也有人理解他的選擇,認爲在那樣的絕境下,人首先要爲自己考慮。
然而,歷史是公正的。李甲的行爲最終被記錄在了史冊中,成爲了人們評判的對象。他的臨危自計雖然讓他暫時保住了性命,但卻讓他永遠地背上了罵名。與那些在危難時刻堅守陣地、捨生忘死的英雄們相比,他顯得如此渺小和可悲。
在歷史的諸多事例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真正的豪傑,他們在面臨危險時,選擇的是堅守信念、顧全大局,而非僅僅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比如那些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慷慨赴義的烈士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勇氣和擔當。
而李甲的故事,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臨危自計”雖然可能在一時帶來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卻會讓人失去尊嚴和榮譽,甚至可能導致更爲嚴重的後果。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當面臨危機時,我們應該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尚的情懷去面對,而不是僅僅侷限於自己的私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光彩照人。
臨危自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