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抱佛腳

成語拼音

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臨時抱佛腳成語解釋

原意爲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爲“臨時抱佛腳”。

典故出處

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成語典故

宋朝時期,王安石與客人閒談,偶然談到佛經,他感慨地說:“投老欲依僧”,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來抱佛腳”。王安石不悅,那人說古詩對諺語,如改成對聯則成爲“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頭腳相對。

成語造句

每次考試前他纔開始着急複習,這完全就是臨時抱佛腳,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成語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他生性懶惰,平日裏總是無所事事,貪圖享樂,從來不願意腳踏實地去努力做事或學習。 時光荏苒,李明到了要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然而,由於他長期荒廢學業,對知識掌握得十分有限。眼看着考試日期一天天臨近,他這才慌了神,開始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嚴峻形勢。 於是,李明決定在這最後的時間裏進行一番突擊。他不分晝夜地讀書、背誦,試圖在短時間內彌補之前落下的功課。周圍的人看到他這樣,都紛紛搖頭,說他這是臨時抱佛腳。 在考試的那幾天裏,李明緊張得不行,心裏完全沒有底。考試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題目都是自己曾經忽略的知識點,只能硬着頭皮去答題。 不出所料,科舉考試的結果公佈後,李明名落孫山。他懊悔不已,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行爲是多麼愚蠢。他開始反思,如果自己能夠早點勤奮學習,而不是等到最後關頭才臨時抱佛腳,或許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晉書·石勒載記》中記載,石勒在早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他在後來的人生中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便開始努力學習,最終成就了一番大業。而李明卻沒有這樣的覺悟和毅力。 這件事情讓李明深刻地認識到,臨時抱佛腳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成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而不是在最後時刻的倉促行動。只有平日裏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付出,才能在關鍵時刻從容應對,取得理想的成果。從那以後,李明痛改前非,不再偷懶,開始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着目標前進。他明白,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臨時抱佛腳的覆轍。

臨時抱佛腳-成語圖片

臨時抱佛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