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讓水
成語拼音
- lián quán ràng shuǐ
廉泉讓水成語解釋
- 廉:廉潔;讓:謙讓。原比喻爲官廉潔,後也比喻風土習俗淳美。
典故出處
- 《南史·胡諧之傳》:“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柏年:‘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成語典故
- 南北朝時期,梁州人範柏年晉謁宋明帝請求辦理朝政,談話間,他們偶然說到廣州的貪泉。宋明帝問範柏年的家鄉有沒有這種怪異的河流。範柏年回答道梁州沒有貪泉,只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成語造句
- 此地民風淳樸,人們相互尊重,有着廉泉讓水般的高尚品德,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從未發生過爭執和糾紛。
成語故事
-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地方名爲南梁州。在那裏,居住着兩個非常有名望的家族,一個是李家,一個是範家。
李家向來以清廉正直著稱,家族中的子弟個個都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操守。而範家則以謙遜禮讓聞名,他們的行爲舉止處處體現着對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有一年,當地遭遇了嚴重的旱災,水源變得極其珍貴。李家和範家所在的村子裏,有一口清泉,這口清泉的水清澈甘甜,是村民們重要的生活用水來源。然而,隨着旱災的持續,泉水的水量也在逐漸減少。
一天,李家和範家的人都來到了泉邊打水。由於水量稀少,大家都很自覺地排隊等候。李家的一位年輕人看到範家的一位老者排在後面,便主動讓老者先打水,老者十分感激。而範家的其他人看到李家的這種舉動,也紛紛表示謙讓。就這樣,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李家和範家互相禮讓,有序地打水,沒有發生任何爭執和衝突。
這件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南梁州,人們都對李家和範家的高尚品德讚歎不已。大家都說,李家就像那廉潔的泉水,清澈而純粹;範家就如同那懂得謙讓的流水,溫和而包容。
後來,南梁州的官員爲了表彰李家和範家的美德,特意在村子裏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廉泉讓水”四個字。從此,“廉泉讓水”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廉潔和謙讓的高尚品德。
時光流轉,雖然歲月已經遠去,但“廉泉讓水”的故事卻一直被人們傳頌着。它提醒着後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該保持廉潔的品質和謙讓的精神。就如同歷史上那些清正廉潔的官員,他們秉持着公正和廉潔,爲百姓謀福祉;也如同那些謙遜禮讓的君子,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傳遞着溫暖和善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以“廉泉讓水”爲榜樣,努力做到廉潔自律,不貪圖私利,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同時,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謙讓,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權益,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氛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正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以實際行動踐行“廉泉讓水”的精神,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共同銘記這個成語故事,讓廉潔和謙讓的美德在我們的心中永遠綻放光芒。
廉泉讓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