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書廚

成語拼音

lì dì shū chú

立地書廚成語解釋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典故出處

《宋史·吳時傳》:“時敏於爲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期,華州鄭縣令吳時學識淵博,辦事靈活,他提出的“移兵就食”爲朝廷節約了大量的人才物力。他經常上書宋徽宗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後來被調到京城做官,國子監的人與他接觸後都認爲他學識淵博,尊稱他爲“立地書櫥”。

成語造句

他讀書非常刻苦,知識極其淵博,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立地書廚。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個名叫吳時的人,他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有着無比的熱愛和追求。 吳時年少時便勤奮刻苦地讀書,無論是儒家經典、史書典籍,還是詩詞歌賦,他都廣泛涉獵,且能夠深入理解其中的含義。他常常沉浸在書的世界裏,廢寢忘食,如癡如醉。 隨着時間的推移,吳時的學識日益淵博,他對各種知識都能信手拈來,旁徵博引,令人驚歎不已。無論是與人談論天下大事,還是探討學術問題,他都表現出非凡的見解和深厚的功底。 有一次,吳時參加一個文人雅士的聚會。在聚會上,衆人紛紛高談闊論,各抒己見。當談到一個複雜的歷史事件時,大家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就在衆人爭論不休之際,吳時不慌不忙地站出來,他憑藉着自己對歷史典籍的深刻理解和精準記憶,條理清晰地闡述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他的一番話讓衆人啞口無言,紛紛對他的博學多才表示欽佩。 又有一次,當地的官員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涉及到諸多方面的知識和典故。官員們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這時,有人提議請吳時來幫忙。吳時來到後,仔細傾聽了問題的詳情,然後開始旁徵博引,從各種書籍中找到相關的事例和依據,爲官員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建議和思路。最終,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由於吳時的學識如此出衆,人們開始將他比作一個“立地書廚”,意思是他就像一個站立在地上的書櫃一樣,蘊含着無盡的知識。他的名聲也逐漸傳播開來,成爲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學問楷模。 吳時的故事告訴我們,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只有像他一樣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才能擁有淵博的學識和卓越的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吳時這樣的學者還有很多,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應該以他們爲榜樣,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爲一個有知識、有內涵的人。 如今,“立地書廚”這個成語也被廣泛用來形容那些學識淵博、記憶力超強的人。它提醒着我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沉澱,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立地書廚-成語圖片

立地書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