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國求榮
成語拼音
- mài guó qiú róng
賣國求榮成語解釋
- 勾結投靠敵人,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富貴。
典故出處
-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六:“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於梁,當不次擢用。全忠薄其爲人,以其爲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裏。”
成語典故
- 楚靈王準備侵略蔡國,陳國使臣報告先君病死公子留即位。陳侯的三子公子勝與太子偃師的兒子公孫吳前來報告公子過與司徒招合謀殺害太子偃師而立公子留。楚靈王立即派兵去討伐公子過,司徒招殺了公子過,賣國求榮獻陳,結果被髮配東海。
成語造句
- 某些人爲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賣國求榮的行徑,這種行爲遭到了所有人的唾棄。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
南宋末年,國家面臨着嚴峻的局勢,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政治腐敗。其中,有一個名叫劉豫的人,他本是宋朝的官員,卻在金兵入侵之時,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做出了賣國求榮的可恥行徑。
當時,金兵勢如破竹,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劉豫看到金兵的強大,心中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不顧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暗中與金兵勾結。他諂媚地向金兵表示願意投降,並協助他們統治宋朝的土地。金兵見劉豫如此識趣,便扶植他做了僞齊的皇帝。
劉豫成爲僞齊皇帝后,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宋朝的臣子,他開始肆無忌憚地搜刮百姓,掠奪財富,以滿足自己和金兵的私慾。他還積極地爲金兵出謀劃策,幫助他們攻打宋朝的軍隊,給宋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許多有骨氣的宋朝官員和百姓對劉豫的行爲極爲憤慨,他們奮起反抗,堅決與劉豫和金兵作鬥爭。然而,劉豫卻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繼續沉浸在他賣國求榮所換來的虛假繁華中。
歷史上,像劉豫這樣賣國求榮的人並不少見。他們爲了個人的私利,不惜背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成爲千古罪人。如五代十國時期的石敬瑭,爲了稱帝,竟然向契丹稱臣,割讓燕雲十六州,給中原地區帶來了長久的禍患。
這些賣國求榮者的行爲,遭到了後人的唾棄和批判。他們的名字被銘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警示着後人要堅守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絕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做出背叛祖國的事情。
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機的時候,真正的英雄應該挺身而出,爲了國家的獨立和尊嚴而奮鬥。像岳飛、文天祥等愛國志士,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與外敵英勇抗爭,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我們應當銘記歷史,以賣國求榮者爲鑑,始終保持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之林。
賣國求榮-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