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亂侮亡

成語拼音

qǔ luàn wǔ wáng

取亂侮亡成語解釋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指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侵侮將亡的國家。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複雜的局勢中,有些勢力妄圖趁火打劫,卻未曾料到這正是取亂侮亡,最終落得悲慘結局。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與紛爭從未停歇。在那金戈鐵馬的歲月裏,有許多國家與勢力爲了爭奪土地、資源和權力,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局勢錯綜複雜。其中有一個實力較爲弱小的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君主昏庸無道,不理朝政,致使國內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軍隊也缺乏訓練,戰鬥力低下。 與此同時,周邊的強國卻在厲兵秣馬,積極擴張勢力。其中,強大的齊國看準了衛國的混亂和虛弱。齊國的君主和大臣們經過一番商議,認爲此時攻打衛國,乃是天賜良機,正所謂“取亂侮亡”。 齊國迅速集結了精銳的軍隊,向衛國進發。衛國的士兵們毫無鬥志,一觸即潰。衛國的百姓們也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不願爲那無道的君主拼命。 齊國的軍隊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佔領了衛國的大片領土。衛國的君主這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但爲時已晚。他試圖組織抵抗,但已經無法挽回敗局。 在歷史的記載中,像這樣“取亂侮亡”的例子數不勝數。例如,三國時期的蜀漢,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寵信宦官黃皓,導致朝政混亂。而曹魏政權在司馬氏的掌控下,國力強盛,最終一舉滅掉了蜀漢。 “取亂侮亡”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或組織,如果內部混亂,失去了秩序和力量,就很容易被外部的敵人所趁,遭受滅頂之災。所以,我們應當以史爲鑑,保持自身的團結和強大,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足和發展。

取亂侮亡-成語圖片

取亂侮亡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