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本趨末

成語拼音

qù běn qū mò

去本趨末成語解釋

指棄農經商。同去本就末”。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商業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企業過於注重短期利益,從而去本趨末,忽視了核心產品的質量和研發。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商業初興,百姓們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抉擇。 在一個繁榮的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正的農夫。李正家中擁有幾畝肥沃的農田,每年春耕秋收,辛勤勞作,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也安穩。 然而,隨着小鎮與外界交流的增多,商業的氣息逐漸瀰漫開來。一些商人帶着琳琅滿目的商品來到鎮上,展示着外面世界的新奇與繁華。看到那些精美的絲綢、華麗的飾品以及各種未曾見過的新奇玩意兒,鎮裏的人們心動了。 李正也不例外,他開始對日復一日的農耕生活感到厭倦。看着商人輕輕鬆鬆就能賺取豐厚的利潤,而自己在田地裏辛苦一年,所得卻十分有限,他心中的天平漸漸傾斜。 終於有一天,李正決定放下手中的農具,投身於商業之中。他將自己的農田租給了別人,拿着多年的積蓄,前往遠方採購貨物,然後回到鎮上販賣。 起初,李正如願以償地賺到了一些錢,他爲自己的選擇感到慶幸,覺得找到了一條通往富裕的捷徑。可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效仿他放棄農耕從事商業,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由於農田無人精心耕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原本富饒的土地開始荒蕪,糧食變得稀缺,價格飛漲。而商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利潤不再像起初那般豐厚。 這時,李正才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他忘記了農業纔是國家和百姓生存的根本,而商業只是輔助。當人們都去追求商業的利益而捨棄農業這個根本時,整個社會的根基就動搖了。 正如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充足的糧食作爲保障,社會的穩定和繁榮都將成爲空談。 李正悔恨不已,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農田,開始努力耕種,希望能彌補自己曾經的過錯。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農田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糧食豐收,人們的生活也重新走上了正軌。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切勿去本趨末,要重視根本,堅守基礎,才能實現真正的長久發展和繁榮。

去本趨末-成語圖片

去本趨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