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於人

成語拼音

qǔ xìn yú rén

取信於人成語解釋

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想要在生意場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做到一諾千金,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人。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商鞅的人。商鞅本是衛國公族之後,後來到了秦國,得到秦孝公的賞識,決心在秦國推行變法。 然而,變法之事在當時面臨着巨大的阻力。秦國的舊貴族們擔心變法會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而普通民衆對變法的成效也心存疑慮。商鞅深知,若要使變法順利推行,首先必須取信於民。 於是,商鞅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若有人能將此木搬到北門,就賞賜十金。百姓們聽聞後,紛紛圍攏過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卻無人敢上前一試。他們都在心中揣測,這會不會是一個玩笑或者騙局。 商鞅見無人響應,便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終於,有一位壯士挺身而出,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當即兌現承諾,賞賜給他五十金。 這件事迅速傳遍了整個秦國,百姓們對商鞅的話開始深信不疑。商鞅也因此樹立了自己的威望,爲後續的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之後的變法過程中,商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廢除世卿世祿制、實行軍功爵制、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等。這些措施雖然在短期內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但由於商鞅先前已經取信於民,民衆相信他的改革是爲了國家的富強和民衆的福祉,所以大多願意配合和支持。 秦國在商鞅變法的推動下,逐漸變得富強起來,國力日益強盛,爲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取信於人”是多麼重要。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統治者和領導者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有獲得民衆的信任,才能使政令暢通,使事業得以順利發展。倘若失去了民衆的信任,即便有再好的政策和計劃,也難以實施和實現目標。正如《論語》中所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一個國家、一個組織,乃至一個人,若想立足於世,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做到取信於人。

取信於人-成語圖片

取信於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