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行求前

成語拼音

què xíng qiú qián

卻行求前成語解釋

指以倒退求前進,比喻方法不對,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

典故出處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想要儘快到達目的地,他一味地莽撞行事,結果卻適得其反,這無異於卻行求前。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擴張領土,使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不斷地發動戰爭,試圖征服周邊的小國。然而,他的這種激進策略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讓國家陷入了困境。 國內的百姓因爲頻繁的戰爭而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農田荒蕪,商業凋零,社會秩序混亂不堪。許多有識之士都看到了這種情況的嚴重性,紛紛向君主進諫,希望他能夠改變策略,停止戰爭,轉而關注國內的發展和民生問題。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他爲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李賢深知君主的野心和錯誤,但他也明白,直接指出君主的過錯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然而,爲了國家和百姓,他決定冒險一試。 在一次朝會上,李賢巧妙地講述了一個故事。他說:“曾經有一個人,騎着一匹駿馬,想要快速到達目的地。他拼命地抽打馬匹,讓馬全速奔跑。可是,他卻沒有注意到前方是一條狹窄的山路,而且道路崎嶇不平。駿馬在這樣的道路上奔跑,不僅速度減慢,還險些摔倒。這個人一心想要前進,卻沒有選擇合適的道路和方法,結果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 君主聽了這個故事,若有所思。李賢接着說:“如今,陛下您一心想要讓國家強大,不斷地發動戰爭。然而,這種方式就如同那個騎馬的人,看似在努力前進,實則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應該先穩定國內局勢,發展經濟,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樣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君主沉默了許久,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逐漸改變了治國策略。停止了戰爭,致力於國內的發展和改革。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個諸侯國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國家的實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增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看似在努力追求目標,卻可能因爲方法不當或者方向錯誤而適得其反。就像“卻行求前”這個成語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向後退卻,卻想要前行。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和方向,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理想。

卻行求前-成語圖片

卻行求前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