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食無衣
成語拼音
- quē shí wú yī
缺食無衣成語解釋
- 缺少喫的和穿的。形容飢寒交迫的生活。
典故出處
- 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一折先主在獨樹樓桑受困危,織履編席,缺食無衣,到處尋覓,挽菜挑虀。”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很多百姓流離失所,過着缺食無衣的悲慘生活。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清風村的地方。這裏的百姓們原本過着平靜而簡單的生活,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打破了這份寧靜。
那一年,莊稼遭遇了罕見的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如烏雲般席捲而來,將田裏的莊稼啃食得一乾二淨。百姓們眼睜睜地看着辛苦勞作一年的成果瞬間化爲烏有,心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助。
蝗災過後,緊接着便是大旱。烈日高懸,土地乾裂,河流乾涸,連井水也漸漸枯竭。沒有了糧食的收成,人們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村裏有一戶人家,主人名叫李福,他上有年邁的父母需要贍養,下有年幼的子女嗷嗷待哺。家中的存糧日益減少,爲了讓家人能夠活下去,李福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四處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
他翻山越嶺,挖野菜、摘野果,可這些根本無法滿足一家人的需求。孩子們餓得面黃肌瘦,老人也因飢餓而身體虛弱。李福看着家人的狀況,心急如焚。
村裏的其他人家也都面臨着同樣的困境,大家紛紛變賣家產,只爲換得一點糧食。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能賣的東西都賣光了,依舊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漸漸地,清風村出現了缺食無衣的慘狀。人們穿着破舊的衣裳,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飢餓讓他們失去了力氣,也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李福不願坐以待斃,他決定帶着村裏的幾個壯勞力去鄰村借糧。他們歷經艱辛,終於來到了鄰村。可鄰村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勉強借到了一些糧食,但對於清風村衆多的人口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就在大家幾乎要絕望的時候,一位路過的官員聽聞了清風村的遭遇。這位官員心懷百姓,他立即上奏朝廷,請求朝廷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朝廷在瞭解了情況後,迅速採取了行動,調運了大批的糧食和衣物送往清風村。當這些救命的物資到達時,清風村的百姓們喜極而泣,他們終於在絕境中看到了希望。
經過這次磨難,清風村的百姓們更加懂得了珍惜,他們努力勞作,重建家園,再也不願經歷缺食無衣的痛苦日子。
缺食無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