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耳偷鈴

成語拼音

sāi ěr tōu líng

塞耳偷鈴成語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爲。

典故出處

《五燈會元·雪峯存禪師法嗣》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以爲只要自己不說,別人就不會知道他的錯誤,這種做法無異於塞耳偷鈴。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小鎮,名叫清平鎮。鎮裏有一位富商,名叫趙滿倉。趙滿倉憑藉着自己的精明和勤奮,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成爲了鎮裏數一數二的富豪。 然而,隨着財富的增長,趙滿倉的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他變得越來越貪婪和自私,只想着如何賺取更多的錢財,而忽略了道德和良心。 有一次,趙滿倉聽聞了一個商機。鄰鎮有一批優質的貨物,價格極低,如果能夠搶先購入,再運到清平鎮高價賣出,必定能大賺一筆。但這批貨物的來源卻有些不明不白,似乎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 趙滿倉的心中開始了激烈的掙扎。一方面,他深知這樣的交易可能存在風險,一旦被發現,不僅會損失錢財,還可能名譽掃地;另一方面,那巨大的利潤又讓他心動不已。 最終,貪婪戰勝了理智。趙滿倉決定冒險一試,他迅速籌集資金,購入了這批貨物。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關於這批貨物的不正當來源就傳遍了清平鎮。人們紛紛對趙滿倉的行爲表示譴責,一些曾經與他合作的商家也紛紛與他斷絕了往來。 趙滿倉的家人和朋友都勸他趕緊將貨物退還,向衆人道歉,或許還能挽回一些聲譽。但趙滿倉卻不以爲然,他覺得只要自己裝作不知道這件事,別人也拿他沒辦法。 他依舊我行我素,繼續試圖出售這批貨物。他就如同塞耳偷鈴一般,以爲捂住自己的耳朵,聽不到別人的指責和議論,就能當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可是,正義終究不會缺席。當地的官府得知了此事,經過調查,確認了貨物的來源不正當。趙滿倉不僅被沒收了全部貨物,還被處以重罰。他的名聲徹底敗壞,生意也一落千丈。 曾經風光無限的趙滿倉,如今落得個衆叛親離、窮困潦倒的下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錯誤和誘惑時,不能像塞耳偷鈴那樣自欺欺人,只有勇敢面對,及時改正,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和災難。

塞耳偷鈴-成語圖片

塞耳偷鈴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