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井焚舍
成語拼音
- sāi jǐng fén shě
塞井焚舍成語解釋
- 填井燒屋,表示決心死戰。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巨大的困難時,他沒有絲毫退縮,反而勇往直前,哪怕是塞井焚舍的結局也在所不惜。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衛國的諸侯國。衛國地處中原要衝,周圍列強環伺,局勢常常動盪不安。
當時,衛國的國君衛懿公癡迷於養鶴,對國家政事不聞不問,導致國力逐漸衰弱。而鄰國的狄人看準了這個時機,舉兵來犯。
衛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裝備簡陋,在狄人的兇猛攻擊下,節節敗退。百姓們紛紛逃離家園,四處奔逃。
在這混亂之中,有一位名叫公孫拔的將領,他爲人正直勇敢,一心想要保衛衛國。他率領着一支殘軍,與狄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狄人的兵力實在過於強大,公孫拔的軍隊損失慘重。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公孫拔的軍隊被狄人包圍在了一座小城之中。城內的糧食和水源都極度匱乏,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公孫拔深知,若繼續困守城中,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於是,公孫拔決定帶領士兵們突圍。在出發之前,爲了斷絕士兵們退縮的念頭,他下令塞井焚舍。將城中的水井填埋,房屋燒燬,不給自己和士兵們留下任何退路。
士兵們看到公孫拔如此決絕,深受感動,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他拼死一戰。在公孫拔的帶領下,他們向狄人的包圍圈發起了猛烈的衝擊。
雖然最終公孫拔和他的士兵們大多戰死沙場,但他們的英勇事蹟卻被衛國的百姓銘記在心。這種塞井焚舍、破釜沉舟的勇氣,成爲了衛國人民在困境中堅持抗爭的精神支柱。
後世每當人們面臨絕境,需要鼓起勇氣背水一戰時,都會想起公孫拔塞井焚舍的故事,以此激勵自己勇往直前,不留退路,去爭取那一線生機。
塞井焚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