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
成語拼音
- pái huí qí lù
徘徊歧路成語解釋
-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
典故出處
-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若或眷戀窮城,徘徊歧路。”
成語典故
- 唐朝時期,武則天控制政權後,改國號周,自己當女皇。大將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他爲擴大影響,號召天下人們起來推翻武則天,請當時文學家駱賓王寫《爲徐敬業討武瞾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成語造句
- 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衆多選擇,竟一時徘徊歧路,不知該何去何從。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李明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國家局勢複雜,社會充滿了不確定性。
李明自幼聰慧好學,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渴望能夠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一番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他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重大的決策,各方勢力爭論不休。李明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是選擇追隨一方勢力,還是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呢?他在心中不斷地權衡利弊,但始終無法做出決定。
在這個過程中,李明感覺自己就像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每一個方向都似乎有着不同的機遇和挑戰。他在這些選擇之間徘徊不定,就如同徘徊歧路一般。
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曾經面臨類似抉擇的人物。比如在亂世之中,有的人爲了一時的利益而盲目追隨,最終卻落得個悲慘的下場;而有的人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在艱難的環境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李明深知自己不能草率地做出決定,他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於是,他開始廣泛地收集信息,與不同的人交流和探討。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和文獻,試圖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智慧。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沉澱,李明終於找到了自己內心的答案。他決定不盲目地追隨任何一方勢力,而是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出發點,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他相信,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終,李明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他積極地爲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爲了一個備受尊敬和讚譽的人。
而李明的經歷也讓人們明白,在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不能盲目地徘徊歧路,而要冷靜思考,深入分析,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
徘徊歧路-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