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吐三握
成語拼音
- sān tǔ sān wò
三吐三握成語解釋
- 以之爲求賢殷切之典。
典故出處
- 《史記·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求賢若渴的過程中,展現出了不亞於古人三吐三握的誠意,最終成功招攬到了衆多傑出人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周公的偉人。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他爲周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年幼繼位,周公攝政,輔佐成王治理天下。
周公對待賢才,可謂是誠心誠意,禮賢下士到了極致。他常常爲了求得賢才而不辭辛勞,甚至達到了“三吐三握”的程度。
有一次,周公正在喫飯,突然聽到門外有賢士求見。周公立即放下碗筷,前去迎接。在交談過程中,賢士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見解,周公聽得入神,竟忘記了口中還含着未嚼完的食物,三次把口中的食物吐出來,專心傾聽賢士的話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觀點。
還有一回,周公正在洗頭,這時又有賢能之士前來拜訪。周公顧不得頭髮還沒洗完,連忙用手握住頭髮,跑出來接見。同樣,在與這位賢士交流時,周公全神貫注,三次握住頭髮,不讓洗頭之事幹擾與賢士的交流。
周公的這種求賢若渴的精神,在當時被人們廣爲傳頌。正是因爲周公如此尊重人才,才吸引了衆多有識之士前來效力,爲周朝的繁榮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如《史記》中所記載:“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在周公的努力下,周朝的政治日益清明,經濟繁榮發展,文化昌盛。他的“三吐三握”之舉,成爲了後世君王和臣子們學習的楷模,激勵着無數人以真誠和謙遜的態度對待賢能之士,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
三吐三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