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於奔命

成語拼音

pí yú bēn mìng

疲於奔命成語解釋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後也指忙於奔走應付,弄得非常疲乏。

典故出處

《左傳·成公七年》:“餘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申公巫臣子靈爲了得到此鄭王室嫁到陳國的美若天仙的夏姬,先後阻止楚莊王及子反娶她,但也輪不上他。過了五年他終於把夏姬騙回了鄭國,後改道晉國,楚國子反、子重反對,子靈揚言要使他們疲於奔命而死。

成語造句

他爲了滿足各種緊急的任務要求,整日忙得不可開交,簡直是疲於奔命。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是南方的強國,而宋國則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楚莊王憑藉着強大的國力,野心勃勃,企圖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有一次,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途中必須經過宋國。按照當時的規矩,經過別國領土應該事先取得該國的同意。但楚莊王故意不向宋國借道,他想以此來挑釁宋國。申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王命難違,只好硬着頭皮前往。 果然,當宋國得知申舟未經借道就過境時,非常憤怒。宋國的大臣華元認爲楚國這是公然的侮辱和挑釁,不能容忍。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將申舟處死了。 楚莊王得知申舟被殺後,怒不可遏,立刻決定出兵攻打宋國。楚國大軍氣勢洶洶地開往宋國,將宋國的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宋國國君宋文公趕緊向晉國求救,然而晉國卻猶豫不決,未能及時出兵相助。在楚國的圍困下,宋國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城內糧食短缺,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 楚國這邊也並不輕鬆,長時間的征戰讓士兵們疲憊不堪。但是楚莊王不甘心就此退兵,他想要一舉征服宋國。就這樣,雙方僵持了很久。 宋國的華元看到局勢危急,決定冒險出城去和楚軍談判。他趁着夜色,悄悄地潛入了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子反正在睡覺,被華元驚醒後十分驚訝。華元坦誠地向子反說明了宋國目前的困境,他說:“我們城內已經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地步,實在是支撐不下去了。但是我們寧願亡國也不會屈服,不過如果楚軍能夠後退三十里,我們可以講和。” 子反被華元的真誠所打動,他也深知楚軍同樣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繼續僵持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於是子反同意了華元的提議,並將此事報告給了楚莊王。楚莊王經過考慮,最終同意了退兵三十里,與宋國講和。 這場持續了很久的戰爭終於結束了,楚國雖然沒有完全征服宋國,但也顯示了自己的強大實力。而宋國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頑強抵抗,也贏得了一定的尊重。 “疲於奔命”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因忙於應付各種事務而奔波勞累、疲憊不堪的狀態。在這個故事中,無論是楚國的士兵還是宋國的百姓,都在這場漫長的戰爭中體驗到了這種疲於奔命的感覺。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合理安排,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得不償失。

疲於奔命-成語圖片

疲於奔命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