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與有力

成語拼音

shí yù yǒu lì

實與有力成語解釋

與參與,在裏面。確實在裏邊出了力。

典故出處

毛澤東《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他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西安,除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楊二將軍之外,共產黨的調停,實與有力。”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件事情能夠成功解決,他在其中實與有力,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都展現出了“實與有力”的重要作用。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紛爭不斷。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日益強盛,逐漸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而在東方,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展開了一場決定天下局勢的大戰。起初,趙國派出老將廉頗領軍。廉頗深知秦軍勢大,採取了堅守不出的策略,試圖拖垮秦軍。然而,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認爲廉頗怯戰,臨陣換將,以趙括取代了廉頗。 趙括雖熟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經驗。他一到前線,就貿然改變廉頗的戰略,主動出擊。秦軍將領白起敏銳地抓住了趙括的弱點,佯裝敗退,誘敵深入。趙括不知是計,率軍猛追,最終陷入秦軍的包圍圈。 此時,趙國國內的平原君趙勝心急如焚。他深知長平之戰關乎趙國的生死存亡,於是決定向其他諸侯國求援。平原君親自前往楚國,請求楚王出兵相助。在楚國朝堂之上,平原君慷慨陳詞,曉以利害。他向楚王詳細分析了趙國若亡,楚國也將脣亡齒寒的局勢。楚王在平原君的勸說下,終於決定派遣春申君率領楚軍援趙。 而魏國方面,信陵君魏無忌深知“脣亡齒寒”的道理。他多次勸說魏王出兵救趙,但魏王懼怕秦國,始終猶豫不決。信陵君無奈之下,通過魏王寵妃如姬竊取了兵符,親自率領魏軍奔赴戰場。 最終,在楚、魏兩國軍隊的“實與有力”的支援下,秦軍腹背受敵,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長平之戰雖然以趙國的慘勝告終,但楚國和魏國的及時援助,實實在在地爲這場戰爭的結局貢獻了關鍵力量。 在這個歷史事件中,楚、魏兩國的支援行動充分體現了“實與有力”的含義。他們的出兵並非只是表面上的姿態,而是真正爲改變戰局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爲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實與有力-成語圖片

實與有力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