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功盡滅

成語拼音

qián gōng jìn miè

前功盡滅成語解釋

以前取得的功勞全部丟掉了。同“前功盡棄”。

典故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過兩週,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成語典故

戰國末年,縱橫家蘇厲去遊說周郝王去阻止秦國的大將白起進攻魏國都城大梁,如果大梁不保,周王朝就危險了。並舉楚國名將養由基百發百中的例子,前邊99次都中了,只要一箭不中就前功盡棄了。白起沒有理會蘇厲的話,繼續進行兼併戰。

成語造句

他因爲一時的疏忽導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真可謂是前功盡滅。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令人嘆息的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項羽和劉邦成爲其中兩股強大的勢力。項羽出身貴族,勇猛無比,他率領着楚軍在戰場上屢立戰功。 起初,項羽憑藉着他的軍事才能和強大的兵力,在與秦軍的戰鬥中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他破釜沉舟,在鉅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強大的秦軍主力,威名遠揚。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項羽的一些決策卻開始出現問題。 在楚漢相爭的關鍵時期,項羽沒有能夠抓住一些重要的機會。他剛愎自用,聽不進謀士的良策,在戰略佈局上逐漸陷入被動。劉邦則趁機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採用靈活的戰術與項羽周旋。 有一次,項羽在一場重要的戰役中佔據了優勢,眼看就要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他卻因爲一時的疏忽和驕傲,沒有乘勝追擊劉邦,給了劉邦喘息和重新組織力量的機會。這一失誤讓劉邦得以逃脫,並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擊敗了項羽。 項羽曾經建立起的赫赫戰功,就因爲他後期的一系列錯誤決策而前功盡滅。他最終在烏江邊自刎,結束了自己輝煌而又悲壯的一生。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項羽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即使曾經取得過巨大的成功,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決策,那麼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會化爲烏有。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經驗,不斷完善自己,避免重蹈覆轍,以免讓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前功盡滅。

前功盡滅-成語圖片

前功盡滅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