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危後則

成語拼音

qián wēi hòu zé

前危後則成語解釋

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爲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典故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成語典故

晉朝時期,前秦國國王苻堅召集羣臣飲酒,席間要求盡興而醉,並行酒令。以祕書監朱彤爲正,祕書侍郎趙整應酒令作《酒德之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成語造句

我們應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做到前危後則,避免重蹈覆轍。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重重危機。這個國家的君主剛剛即位不久,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而周邊的鄰國虎視眈眈,時常侵擾邊境。 國內的局勢也不容樂觀,一些奸臣當道,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損害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百姓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此時,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站了出來。他名叫李義,自幼飽讀詩書,深知國家此時正處於前危之境。他多次覲見君主,進諫忠言,分析當前的局勢,指出國家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潛在的危險。 君主開始時並沒有將李義的話放在心上,但隨着局勢的不斷惡化,他不得不重新審視李義的建議。李義告訴君主,必須要當機立斷,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挽救國家。他提出要整頓朝政,清除奸臣,選拔賢能之士;要加強軍事力量,抵禦外敵的入侵;還要減輕百姓的負擔,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 君主採納了李義的建議,開始大力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朝政得到了整頓,奸臣被清除,賢能之士得到了重用。軍事力量也得到了加強,鄰國不敢再輕易侵犯。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國家開始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在這個過程中,李義始終陪伴在君主身邊,爲他出謀劃策。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幫助國家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而君主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治國之道,明白了只有居安思危,以之前的危險爲鑑,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後來,這個國家在君主和大臣們的共同努力下,日益強大。周邊的國家紛紛前來朝賀,與他們交好。而這位君主也成爲了歷史上一位備受尊敬的明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危險和困難時,我們不能退縮,而是要勇敢地面對,從中吸取教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危機中找到轉機,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正如古人所說:“前危後則”,我們要以前面的危險爲準則,時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前危後則-成語圖片

前危後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