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縛

成語拼音

shù shǒu jiù fù

束手就縛成語解釋

比喻不加抵抗,甘願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縛”。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吾計成矣使劉備束手就縛,荊州反掌可得!”

成語典故

這幾個小南蠻,只算得個甕中之鱉,不消費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個個束手就縛。★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六回

成語造句

面對敵人的重重包圍,他深知已無退路,但依舊決定拼死一搏,而不是束手就縛。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亂時期,有一個名叫清風城的地方。這座城池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百姓們原本過着安寧祥和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周邊的一個強大勢力覬覦清風城的財富和資源,派遣了大批軍隊前來攻打。清風城的城主名叫李義,他是一位正直勇敢、深受百姓愛戴的領袖。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李義迅速召集城中的將領們商議對策。 一些將領主張出城迎戰,憑藉着城中士兵們的英勇和對地形的熟悉,或許能夠擊退敵軍。但另一些將領則認爲敵軍兵力衆多,武器精良,出城迎戰風險太大,應該堅守城池,等待敵軍糧草耗盡,自行退兵。 李義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之中。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採取堅守城池的策略。他下令加強城防,儲備糧草,組織百姓們協助守城。 起初,清風城的防守十分堅固,敵軍多次進攻都被擊退。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敵軍逐漸找到了城池的弱點,並且不斷加大攻擊的力度。城中的糧草也開始逐漸減少,士兵們因爲長期作戰而疲憊不堪。 在這危急關頭,城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一小部分人開始勸說李義投降,他們認爲繼續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不如向敵軍投降,或許還能保住性命。李義堅決拒絕了這些人的提議,他表示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 然而,形勢越來越不利。敵軍最終攻破了城池的一處防線,涌入城中。李義帶領着士兵們進行最後的抵抗,但無奈寡不敵衆。在敵軍的重重包圍下,李義身邊的士兵們一個個倒下,他自己也身負重傷。 此時的李義,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他看着滿目瘡痍的城池和慘遭屠戮的百姓,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最終,他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選擇了束手就縛。 敵軍的將領得意洋洋地看着李義,嘲笑他的抵抗是徒勞的。李義卻神色堅定地說:“我雖敗,但我爲了守護城中百姓,已盡了全力。今日之敗,非我之過,乃時運不濟。” 清風城淪陷了,李義的命運也從此改變。但他在絕境中堅守的勇氣和決心,卻成爲了百姓們心中永遠的記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敵人和艱難的困境時,有時候即使拼盡全力,也可能無法改變最終的結局。但只要堅守信念,問心無愧,即便失敗,也能留下令人敬佩的精神。

束手就縛-成語圖片

束手就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