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丘之志
成語拼音
- qǐn qiū zhī zhì
寢丘之志成語解釋
- 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後因謂與世無爭、知足知止之心爲“寢丘之志”。
典故出處
- 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既秉辭梁之分,又懷寢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成語典故
- 傳說春秋時期,楚國內部爭鬥十分激烈,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不要接受楚王所封的肥美的土地,以防別人垂涎,而接受貧瘠瘦薄的寢丘土地,別人就不會惦記,因此可以在寢丘睡大覺,以保證可以長久擁有。
成語造句
- 他一直秉持着不追求榮華富貴、只願平淡度日的態度,就如同有着寢丘之志一般。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叫孫叔敖。他是楚國的令尹,也就是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爲楚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孫叔敖在任期間,兢兢業業,一心爲了國家和人民。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得楚國日益富強。他還善於用人,提拔了許多有才能的人爲官,爲楚國的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儘管孫叔敖在政治上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但他卻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態度。他深知官場的複雜和險惡,也明白權力和財富往往會帶來無盡的麻煩。
有一次,孫叔敖病重,他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了。於是,他把自己的兒子叫到牀前,對他說:“我爲楚國做了這麼多事情,楚王也多次要賞賜我,但我都推辭了。我知道,財富和權力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有時候過多的財富反而會給人帶來災難。我死後,你不要貪圖富貴,只要楚王賞賜給你一塊貧瘠的土地就可以了。”
孫叔敖的兒子聽了父親的話,含淚點頭答應。果然,孫叔敖死後,楚王想要重重地賞賜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卻謹遵父親的遺言,只請求楚王賞賜給他寢丘這塊土地。楚王感到非常奇怪,因爲寢丘是一塊非常貧瘠而且不吉利的土地,別人都不願意要。但楚王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
後來,楚國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和動盪,那些曾經擁有肥沃土地和鉅額財富的貴族們紛紛遭到了不幸,他們的土地和財富也被剝奪。而孫叔敖的兒子因爲擁有的是寢丘這塊不被人看重的土地,所以一直相安無事。
孫叔敖這種不貪圖富貴、知足常樂的品質,正是“寢丘之志”這個成語的由來。它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過分追求權力和財富,要懂得知足和感恩。正如《老子》中所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孫叔敖以其獨特的智慧和遠見,爲後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經常能看到一些人爲了追求權力和財富不擇手段,最終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而那些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知足的人,往往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應該從孫叔敖的故事中汲取教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追求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寢丘之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