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倒衆人推

成語拼音

qiáng dǎo zhòng rén tuī

牆倒衆人推成語解釋

舊時比喻在一個人受挫折的時候,大家乘機打擊他。

典故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他雖好性兒,你們也該拿出個樣兒來,別太過逾了,牆倒衆人推。”

成語典故

唐明宗時期,董璋在四川叛亂,唐明宗派安重誨親自去押送糧草,受到鳳翔節度使朱弘昭的陷害,被調任河中節度使。唐明宗派翟光業與李從璋去河中觀察他的活動,說如果發現有叛亂的跡象就處死安重誨。李從璋藉機殺害安重誨一家。

成語造句

當他失勢的時候,各種落井下石的事情發生了,真可謂是牆倒衆人推。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官員,名叫李某,他在仕途初期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逐步攀升,獲得了一定的權勢和地位。然而,隨着權力的增長,他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貪污受賄,與一些不法之徒勾結,做了許多違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 一開始,他的行爲並未被廣泛察覺,他依然在官場中如魚得水。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漸漸地,一些關於他不法行爲的傳言開始流傳開來。一些正直的官員對他的行爲表示不滿,但由於他當時權勢正盛,大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某的行爲越發肆無忌憚,他的所作所爲終於引起了上級的注意。上級開始對他展開調查,這時候,那些曾經對他有所不滿的人紛紛站出來,提供各種證據和線索,巴不得他早日落馬。而那些曾經與他勾結的人,爲了自保,也迅速與他劃清界限,落井下石。 就這樣,李某在衆人的檢舉和揭發下,最終東窗事發,被革職查辦,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的遭遇正應了那句“牆倒衆人推”。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當一個人權勢熏天、不可一世的時候,周圍可能有很多人會阿諛奉承;但一旦他失勢,那些曾經討好他的人便會紛紛離去,甚至反過來對他進行攻擊和指責。這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些弱點和醜陋面。 我們應該從這樣的故事中吸取教訓,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直的品格。不要被權力和利益衝昏頭腦,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在生活中要真誠待人,不要在他人落魄時落井下石,而是應該給予幫助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成爲那個“牆倒衆人推”中的主角或幫兇,讓我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和價值。

牆倒衆人推-成語圖片

牆倒衆人推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