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船求劍

成語拼音

qì chuán qiú jiàn

契船求劍成語解釋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後多作“刻舟求劍”。

典故出處

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一個楚國人坐船渡長江,船行至江山時他不小心將身上佩帶的寶劍掉到水中,但沒能及時抓住,於是就在掉劍的地方船舷作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後就在剛做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寶劍,結果一無所獲。

成語造句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那些總是契船求劍、不知變通的人,很難適應新的變化和挑戰。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鄭國。鄭國有一位年輕人,他思維有些僵化,常常鬧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次,這位年輕人看到別人乘船在江上航行,覺得十分新奇有趣。於是他突發奇想,自己也想擁有一艘船。可是他既不會造船,也沒有足夠的錢財去購買。但他並不氣餒,反而想出了一個自以爲很聰明的辦法。 他找來了一把劍,然後來到江邊,將劍用力地插入江中,並且在岸邊做了一個標記。他得意洋洋地對周圍的人說:“我已經把船標記好了,等江水乾涸了,我就可以順着標記找到我的船。”衆人聽了他的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覺得他的行爲十分荒唐可笑。 然而,這位年輕人卻不以爲意,他堅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確的。他每天都會來到江邊查看江水的情況,期待着江水早日干涸。日子一天天過去,江水依舊奔騰不息,而他的行爲也成爲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有一位智者聽聞了這件事,他來到年輕人身邊,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年輕人,你的想法實在是太荒謬了。船是在水面上行駛的工具,它隨着江水的流動而移動,怎麼可能會停留在你插劍的地方呢?你這樣契船求劍,只是在做無用功啊。”年輕人聽了智者的話,卻依然固執地說:“我不管,我只相信我的標記,我一定會找到我的船的。”智者無奈地搖了搖頭,嘆息着離開了。 時光荏苒,年輕人始終沒有等到江水乾涸的那一天,他也始終沒有找到他所謂的“船”。而他契船求劍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人們用來諷刺那些固執己見、不知變通、拘泥刻板的人的典故。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在《呂氏春秋·察今》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記號,說:“這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才沿着記號跳入河中找劍,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不能一味地守着過去的經驗和方法,而應該與時俱進,靈活應變,否則就會像那位契船求劍的年輕人一樣,陷入可笑而又可悲的境地。

契船求劍-成語圖片

契船求劍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