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間三尋

成語拼音

tí jìan sān xún

蹄間三尋成語解釋

指馬奔走時,前後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典故出處

《戰國策·韓策一》秦馬之良,戎兵之衆,探前趹後,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

成語典故

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後蹄間一擲過三尋也。★《史記·張儀列傳》引此文,司馬貞索隱

成語造句

他的奔跑速度極快,在賽場上展現出的爆發力讓人驚歎,彷彿瞬間就能蹄間三尋。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人,他出生於趙國的將門之家,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滔滔不絕,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也難不倒他。趙括常常自誇,認爲自己的軍事才能舉世無雙。 當時,秦國攻打趙國,廉頗率領趙軍抵禦秦軍。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堅守的策略,以逸待勞。然而,趙王卻對廉頗的戰術感到不滿,認爲他太過保守,不能迅速擊退秦軍。 就在此時,趙括主動請纓,趙王在沒有充分了解趙括實際作戰能力的情況下,便任命趙括爲大將,取代廉頗指揮趙軍。 趙括上任後,立刻改變了廉頗的作戰策略,他急於求成,貿然出兵進攻秦軍。秦軍將領白起深知趙括的弱點,故意佯裝敗退,誘敵深入。趙括不知是計,率領趙軍一路追擊。 當趙軍進入秦軍的埋伏圈後,秦軍迅速反擊,將趙軍分割包圍。趙括這才發現自己陷入了絕境,但爲時已晚。趙軍在秦軍的圍攻下,死傷慘重。 趙括想要突圍,他騎着戰馬,在敵軍中左衝右突,然而秦軍的包圍圈如銅牆鐵壁一般,趙括的戰馬雖然奮力奔跑,卻始終無法衝破敵軍的防線。他的戰馬在狹小的空間內疾馳,每次躍出的距離不過“蹄間三尋”,但最終也未能逃脫。 最終,趙括戰死沙場,四十多萬趙軍投降後被秦軍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會空談理論,沒有實際經驗,往往會導致慘痛的失敗。趙括雖熟讀兵書,卻不懂得靈活運用,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我們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不能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要腳踏實地,積累經驗,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蹄間三尋-成語圖片

蹄間三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