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時達變
成語拼音
- tōng shí dá biàn
通時達變成語解釋
- 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同通權達變”。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我們需要擁有通時達變的能力,才能靈活應對,抓住機遇,避免陷入困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年輕人。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心懷遠大抱負。
李賢成年後,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考取了功名,進入了官場。初入官場的他,滿懷熱情,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做貢獻。
然而,當時的官場黑暗複雜,各種勢力相互爭鬥,權謀之術橫行。李賢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卻發現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並不如他所願。
有一次,朝廷下達了一項政策,要求地方官員加大稅收力度,以充實國庫。李賢所在的地區本就貧困,百姓生活艱難,如果再增加稅收,無疑是雪上加霜。李賢深知這一政策的不合理性,於是他決定向朝廷上書,陳述實情,請求更改政策。
可是,他的上司卻警告他,不要輕舉妄動,以免惹禍上身。李賢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他聽從上司的勸告,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那麼他的良心將永遠受到譴責;但如果他執意上書,很可能會遭到權貴的打壓和報復。
經過深思熟慮,李賢決定採取一種巧妙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沒有直接違抗上司的命令,而是先私下裏走訪了當地的百姓,收集了大量的證據和數據。然後,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結識了一些朝廷中正直的官員,向他們詳細說明了情況。
在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後,李賢在一次朝廷的重要會議上,以委婉而堅定的方式,向皇帝和大臣們陳述了當地的實際情況,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他的言辭懇切,有理有據,讓皇帝和大臣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項政策。
最終,朝廷採納了李賢的建議,修改了稅收政策,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李賢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
在這個過程中,李賢充分展現了通時達變的智慧。他沒有盲目地衝動行事,而是審時度勢,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和機會,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正如《周易·繫辭下》中所說:“變通者,趨時者也。”李賢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我們要學會靈活變通,根據時勢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通時達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