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

成語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成語解釋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典故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成語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爲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爲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着蒼勁,柔和中帶着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爲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裏總是想着字體的結構,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裏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着在河裏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羣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裏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爲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裏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成語造句

他對人物的刻畫極其細膩,那神情和動作的描繪簡直入木三分。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書法大家名叫王羲之。 王羲之自幼便對書法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天賦。他勤奮好學,整日沉浸在書法的練習之中。他遍臨前代書法大家的字帖,博採衆長,又融入自己的感悟和風格。 時光荏苒,王羲之的書法技藝日益精湛。他的字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着他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執着追求。 有一次,王羲之受邀爲一座新建的寺廟題寫匾額。他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提起筆,全神貫注地書寫起來。他的筆觸如行雲流水,酣暢淋漓,每一個字都彷彿具有了生命。當他寫完最後一筆,走下梯子時,圍觀的人們無不嘖嘖稱讚。 過了幾天,一位木匠前來安裝匾額。他在雕刻王羲之所寫的字時,發現那字跡竟然深深地嵌入了木板之中,即使他用了很大的力氣去削去表面的木材,那字跡依然清晰可見。木匠驚歎不已,連忙將此事告訴了其他人。從此,人們對王羲之的書法更加欽佩,用“入木三分”來形容他的書法功力之深厚。 這個成語後來也被用來比喻對事物的見解深刻、透徹。正如王羲之的書法,不僅僅是表面的形態優美,更是蘊含着他對藝術、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從他的字中,人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以及他對美的獨特詮釋。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對後世的書法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成爲了後人學習和臨摹的典範,而“入木三分”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至今,提醒着人們在追求技藝和真理的道路上,要不斷鑽研,力求深刻而精湛。

入木三分-成語圖片

入木三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