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賈而沽
成語拼音
- shàn jià ér gū
善賈而沽成語解釋
- 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典故出處
- 《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自認爲當權者會推行他的仁政,在魯國任職期間,魯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嘆:“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魯君沒有重用他,他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行。”於是抱着“善賈而沽”的念頭去周遊列國。
成語造句
- 他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希望能夠善賈而沽,實現自己的價值。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端木賜的人,他複姓端木,字子貢。
端木賜極具商業頭腦,善於做生意,經常在各國之間往來買賣貨物,積累了鉅額的財富。然而,他的志向並不僅僅侷限於商業領域。
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各個諸侯國之間相互爭鬥,局勢十分複雜。端木賜渴望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在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爲。他遊走於各國之間,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君主,將自己的才華和見解展現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有一次,端木賜來到了衛國。衛國的國君正在爲國家的治理和發展而煩惱。端木賜通過自己的關係見到了衛國國君,並向他闡述了自己對於治國理政的一些看法和建議。衛國國君聽後,對端木賜的才華深感欽佩,但卻猶豫不決,沒有立即給予他一個明確的答覆。
端木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知道自己就如同一件珍貴的物品,需要等待識貨的人來賞識。他堅信自己的才能終有一天會得到認可,於是繼續在各國之間尋找機會。
又過了一段時間,端木賜來到了魯國。魯國的國君對他的才華早有耳聞,在與他深入交談之後,對他的見解和能力非常讚賞,當即決定任用他爲重要的謀士。端木賜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他全心全意地爲魯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端木賜的經歷正體現了“善賈而沽”這個成語的含義。他善於經營自己的才能,如同善於買賣貨物一般,等待着合適的時機和買家。他不急於求成,而是耐心地尋找着能夠真正賞識他、讓他發揮價值的人或環境。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有才華的人也如同端木賜一樣,等待着被發現和重用。他們或許在一時之間未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但他們始終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等待着那個能夠讓他們“善賈而沽”的時刻。
就如同千里馬需要遇到伯樂,珍貴的物品需要遇到識貨的人,有才華的人也需要找到能夠賞識他們的君主或伯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不被一時的困境所打敗,始終堅信自己的價值終會得到認可。“善賈而沽”不僅僅是一個商業上的策略,更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和態度,它激勵着人們不斷提升自己,等待着合適的時機展現自己的光芒。
善賈而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