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

成語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四面楚歌成語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典故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語典故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爲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喫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爲什麼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麼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志,便從牀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擡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爲這個故事裏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喫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爲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爲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爲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羣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成語造句

他被對手逼入絕境,彷彿置身於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舉步維艱。

成語故事

在楚漢相爭的歷史舞臺上,曾經上演過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 項羽,這位勇猛無比的西楚霸王,曾經以其赫赫戰功稱霸天下。然而,時運不濟,他在與劉邦的爭鬥中逐漸陷入了困境。 那是一個決定命運的夜晚,項羽的軍隊被劉邦重重圍困在垓下。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隱隱的風聲和士兵們低沉的呼吸聲。突然,從四面八方傳來了一陣淒涼的歌聲,那歌聲如泣如訴,充滿了哀怨和思鄉之情。項羽和他的士兵們都驚呆了,他們仔細聆聽,發現這些歌聲竟然都是楚地的歌謠。 項羽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意識到劉邦已經用計擾亂了他士兵們的軍心。這些來自家鄉的歌聲,讓士兵們想起了遠方的親人和故鄉,他們的鬥志開始瓦解。項羽的臉色變得十分陰沉,他知道此時的局勢已經極其危急。 在這四面楚歌的氛圍中,項羽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輝煌,帶領着楚軍南征北戰,何等的威風。可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他想起了自己與虞姬的深情,而如今,他可能連自己心愛的人都保護不了。 項羽悲憤交加,他帶着殘兵敗將奮力突圍。在激烈的戰鬥中,他依然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勇氣,但無奈大勢已去。最終,項羽在烏江邊停下了腳步,面對滔滔江水,他長嘆一聲,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四面楚歌這個成語,從此成爲了一個象徵着陷入絕境、孤立無援的代名詞。它讓人們銘記着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讓人們感嘆命運的無常和戰爭的殘酷。而項羽的故事,更是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奇,他的英勇與悲壯,將永遠被後世傳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四面楚歌的故事卻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永遠閃耀着獨特的光芒。

四面楚歌-成語圖片

四面楚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