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成語拼音
-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成語解釋
-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典故出處
-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成語典故
- 秋間又過太湖,遊石公、飄渺諸峯……明年將爲天台、雁蕩之行。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一百0六首。
成語造句
- 每次面對新知識,他都全力以赴,因爲他深知若不如此,便容易陷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困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子夏的學者。子夏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和追求。
子夏年少時便立志要成爲博學之士,他深知學習之路漫長而艱辛,需付出不懈的努力。他四處拜訪名師,虛心求教,無論寒冬酷暑,從未有過絲毫懈怠。
隨着時間的推移,子夏的學識日益增長,但他並未因此而驕傲自滿。相反,他越發覺得知識的海洋浩瀚無垠,自己所掌握的不過是滄海一粟。每當他學到新的知識,總會迫不及待地深入研究,唯恐稍有疏忽便會遺漏其中的精髓。
有一次,子夏聽聞一位遠方的大儒將舉辦一場關於經典學說的講座。他毫不猶豫地踏上了長途跋涉的求學之路。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經艱辛,但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獲取更多的知識。
終於趕到講座之地,子夏如飢似渴地聆聽着大儒的講解。大儒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醍醐灌頂,讓他深受啓發。講座結束後,子夏並未像其他學子一樣匆匆離去,而是留在原地,反覆思考着講座中的內容,對照自己以往所學,查漏補缺。
回到家中,子夏將所學的知識詳細記錄下來,並不斷溫習。他的同窗好友見他如此刻苦,便勸他說:“你已經學得夠多了,也該適當休息放鬆一下。”子夏卻搖搖頭說道:“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深知自己在知識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刻也不敢停歇,唯恐錯過任何寶貴的學問。”
正是憑藉着這種對知識的敬畏和不懈追求,子夏最終成爲了一代著名的學者,他的學識和品德受到了衆人的敬仰和推崇。他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激勵着無數的學子在求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斷進取。
子夏的經歷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應該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如同子夏一般,永遠覺得自己學得不夠,永遠擔心失去已經學到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不斷探索未知的領域,實現自我的價值和成長。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