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弊索瑕
成語拼音
- xún bì suǒ xiá
尋弊索瑕成語解釋
- 猶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討論方案的過程中,他總是過於苛刻,彷彿在尋弊索瑕,試圖找出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官員。
李明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慧和勤奮,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最終步入仕途。起初,他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做貢獻。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官場的種種誘惑逐漸侵蝕了他的初心。他開始變得熱衷於權力和地位,爲了向上攀爬不擇手段。
當時,朝廷中有一位名叫王大人的高官,位高權重,深受皇帝的信任。李明便想方設法地巴結王大人,希望能得到他的提攜。可王大人清正廉潔,對李明的阿諛奉承不爲所動。
屢次碰壁的李明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爲,反而心生怨恨。他決定尋找王大人的把柄,妄圖藉此扳倒王大人,自己取而代之。於是,李明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尋弊索瑕”之路。
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仔細研究王大人的過往政績、言行舉止,甚至連王大人的私人生活也不放過。然而,王大人爲官清廉,政績卓著,爲人正直,根本沒有什麼可以被抓住的把柄。
但李明並不死心,他開始捕風捉影,無中生有。編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試圖誣陷王大人。他在朝廷中散佈謠言,說王大人貪污受賄、濫用職權。
皇帝聽聞這些謠言後,起初並未輕信。但李明的謠言傳得越來越多,皇帝也不禁產生了一絲懷疑。於是,皇帝下令對王大人進行調查。
經過一番深入調查,真相終於大白。王大人的清白得以證明,而李明的醜惡嘴臉也暴露無遺。皇帝對李明的行爲極爲憤怒,下令將他革職查辦,嚴懲不貸。
此事過後,朝廷上下都對李明的行爲感到不恥。而“尋弊索瑕”這個詞,也成爲了人們用來批判那些心懷不軌、故意找茬之人的代名詞。它提醒着後人,做人應當正直坦蕩,不可爲了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地去尋找他人的缺點和錯誤。
尋弊索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