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禍從

成語拼音

yán chū huò cóng

言出禍從成語解釋

話一出口,禍患隨之而來。

典故出處

《後漢書·宦者傳論》雖忠良懷憤,時或憤發,而言出禍從,旋見拏戮。”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動盪的年代,人們行事說話都極爲謹慎,因爲稍有不慎便可能言出禍從。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官員,他爲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 當時的朝廷,政治腐敗,皇帝昏庸,一些奸臣當道,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李賢對此深感憂慮,多次向皇帝上書,指出這些奸臣的罪行,希望皇帝能夠整頓朝綱,重振朝風。 然而,皇帝卻被奸臣們的讒言所迷惑,對李賢的忠言置若罔聞。奸臣們更是視李賢爲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有一次,朝廷商議一項重大的政策,涉及到百姓的生計和國家的安危。李賢深知其中的利弊,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詞,據理力爭,指出這項政策如果實施,將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他的言辭激烈而懇切,讓在場的一些忠臣爲之動容。 但那些奸臣卻抓住這個機會,在皇帝面前誣陷李賢,說他故意危言聳聽,擾亂朝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皇帝聽後大怒,當即下令將李賢打入大牢。 李賢原本一心爲了國家和百姓,卻因直言不諱而遭此大禍。在獄中,他感慨萬分,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更加謹慎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至於言出禍從。 而朝廷因爲失去了李賢這樣的忠臣,政治更加黑暗,奸臣們更加肆無忌憚地爲非作歹,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直到後來,新皇帝登基,撥亂反正,爲李賢平反昭雪。但此時,國家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想要恢復往日的繁榮昌盛,已經是困難重重。 李賢的遭遇,正是“言出禍從”的一個典型例子。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直言進諫往往需要冒着極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就可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但也正是因爲有像李賢這樣敢於直言的忠臣,歷史的長河中才會留下一些正義和良知的光芒。

言出禍從-成語圖片

言出禍從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