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中事隱
成語拼音
- yán zhōng shì yǐn
言中事隱成語解釋
- 指言語雖然委曲卻中正不偏,論事雖然放縱卻隱藏着精深的道理。
典故出處
- 語出《易·繫辭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篇複雜的文章裏,作者看似平淡的敘述,實則言中事隱,需要讀者仔細品味才能理解其真正意圖。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有一位名叫李賢的文人。李賢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心懷壯志。
當時的朝廷,表面上看似繁榮昌盛,實則暗藏諸多危機。皇帝年幼,權力被幾位權臣所把控,他們結黨營私,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李賢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一腔熱血,步入了仕途。他爲官清廉,心繫百姓,一心想要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然而,官場的黑暗和複雜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一次朝會上,針對一項重大的政策決策,李賢據理力爭,指出其中的弊端。他言辭懇切,條理清晰,在場的衆多大臣都爲之動容。但那些權臣卻對他恨之入骨,視他爲眼中釘、肉中刺。
此後,李賢的處境愈發艱難。權臣們處處給他使絆子,打壓他的功績,甚至誣陷他犯下重罪。但李賢並未退縮,他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依然堅持直言進諫。
有一日,李賢寫了一封奏摺呈給皇帝。在奏摺中,他沒有直接點名那些權臣的罪行,而是用隱晦的言辭描述了當前朝政的種種亂象,以及百姓所遭受的苦難。看似只是在陳述一些表面的現象,實則言中事隱,將矛頭指向了那些禍國殃民的權臣。
皇帝初讀奏摺,並未領會其中深意。但經過反覆琢磨,終於明白了李賢的良苦用心。皇帝開始暗中調查,逐漸掌握了權臣們的罪行證據。最終,皇帝一舉剷除了這些權臣,重振朝綱,使得國家重新走上了正軌。
李賢以其智慧和勇氣,通過言中事隱的方式,爲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希望和福祉,成爲了流芳百世的名臣。他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不衰,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在面對困境時,堅守正義,勇敢前行。
言中事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