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重九鼎

成語拼音

yán zhòng jiǔ dǐng

言重九鼎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典故出處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爲重。”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爲人處世十分誠信可靠,只要是他許下的承諾,必然會全力以赴去實現,其分量真可謂言重九鼎。

成語故事

在久遠的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當時,有一個名叫蘇代的謀士。他智慧超羣,能言善辯,常常奔走於各國之間,爲君王出謀劃策。 有一次,蘇代來到了楚國。楚國的國君正爲一件大事而煩惱,原來秦國對楚國虎視眈眈,不斷在邊境挑起事端,楚國面臨着巨大的威脅。 蘇代見到楚王后,便向楚王分析局勢,他說道:“大王,如今秦國強大,但並非不可抵禦。只要我們能聯合其他諸侯國,共同對抗秦國,就有取勝的機會。”楚王聽後,微微皺眉,說道:“聯合其他諸侯國談何容易,他們各懷心思,未必會真心相助。” 蘇代不慌不忙地回答:“大王,臣願前往其他諸侯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他們與楚國結盟。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王重託。”楚王看着蘇代堅定的眼神,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點頭同意了他的請求。 蘇代首先來到了趙國。趙國的國君對楚國的提議心存疑慮,擔心楚國只是想利用趙國來對抗秦國,事後並不會給予趙國任何好處。蘇代深知趙國國君的顧慮,他誠懇地說道:“大王,楚國深知脣亡齒寒的道理。若秦國攻破趙國,下一個遭殃的必定是楚國。此次結盟,楚國願與趙國同舟共濟,共抗強秦。”蘇代的言辭懇切,有理有據,最終打消了趙國國君的疑慮,趙國同意與楚國結盟。 接着,蘇代又馬不停蹄地前往齊國。齊國國君性格謹慎,對於結盟之事猶豫不決。蘇代耐心地向他闡述了秦國的野心以及結盟的好處,他說:“大王,如今局勢危急,若不聯合抗秦,日後秦國逐一擊破,齊國也難以獨善其身。楚國願與齊國攜手,共同守護和平。”經過蘇代的一番勸說,齊國國君終於被說服,答應與楚國結盟。 就這樣,蘇代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說服了多個諸侯國與楚國結盟。當他回到楚國,向楚王彙報時,楚王大喜過望,讚歎道:“蘇代愛卿,你的一番言辭,真可謂言重九鼎,竟能讓各國紛紛響應,與我楚國結盟。” 在各國的齊心協力之下,最終成功抵禦了秦國的侵略,維護了一方的和平與安寧。 蘇代以其非凡的才能和堅定的信念,用言語展現出了重如九鼎的力量,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言重九鼎-成語圖片

言重九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