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yǒu lǐ
言之有理成語解釋
- 說的話有道理。
典故出處
-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理。’”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對於這件事的看法,他分析得頭頭是道,所言確實言之有理。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思想流派也如繁星般璀璨。在一個小小的諸侯國裏,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位名叫子虛的謀士,他遊歷各國,尋求能一展抱負的機會。這一天,他來到了這個諸侯國,正巧碰上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
原來,這個諸侯國正面臨着與鄰國的一場爭端,雙方在邊境上摩擦不斷,戰爭一觸即發。國王爲此憂心忡忡,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有的大臣主張立刻出兵,以武力解決爭端,認爲這樣可以迅速樹立國威,讓鄰國不敢小覷。有的大臣則認爲應當先通過外交手段斡旋,避免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和國家的巨大損耗。
子虛在一旁靜靜地聽着,心中已有了一番思量。待大臣們都說完,國王看向子虛,問道:“先生初來乍到,不知對此有何看法?”子虛拱手行禮,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臣以爲,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也未必是最佳選擇。出兵征戰,雖能逞一時之勇,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傷痛卻是難以估量的。且如今國內民生尚需休養生息,若貿然開戰,只怕會後患無窮。”
國王微微皺眉,問道:“那依你之見,當如何是好?”子虛繼續說道:“臣建議先派使者前往鄰國,誠懇地溝通,瞭解對方的訴求和顧慮。若能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雙方皆可受益。我們可以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展開合作,實現共贏。如此一來,不僅能避免戰爭,還能爲兩國人民帶來長久的安寧和繁榮。”
國王聽後,陷入了沉思。這時,主張出兵的大臣站出來反駁道:“你這不過是書生之見,軟弱無能!鄰國步步緊逼,若不予以回擊,他們定會得寸進尺!”子虛毫不畏懼,迴應道:“大人此言差矣。戰爭帶來的仇恨只會愈演愈烈,最終陷入無盡的爭鬥之中。而和平的方式並非軟弱,乃是智慧與謀略的體現。”
國王經過再三權衡,最終覺得子虛的話言之有理。於是,按照子虛的建議,派使者前往鄰國。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兩國終於達成了和解,避免了一場血腥的戰爭。
從此,子虛得到了國王的重用,他的智慧和謀略爲這個諸侯國帶來了和平與發展。而“言之有理”這個成語,也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問題和爭議時,要善於思考,理性分析,提出有道理、有價值的觀點和建議。
言之有理-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