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其不備

成語拼音

yǎn qí bù bèi

掩其不備成語解釋

掩掩襲。備防備。趁敵人毫無防備時進行突然襲擊。亦作掩其無備”。

典故出處

《南齊書·劉懷珍傳》今衆少糧單,我懸彼固,正宜簡精銳,掩其不備耳。”

成語典故

故意到三更時分,掩其不備,一齊闖進彌陀寺,不論僧俗,見一個,拿一個。★《官場維新記》第十回

成語造句

在戰場上,我方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時機,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掩其不備,成功打亂了敵方的陣腳。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亂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兩個相鄰的諸侯國,分別是甲國和乙國。甲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但其國君卻野心勃勃,妄圖吞併周邊小國,擴張領土。乙國相對弱小,但國君睿智且善於謀略。 甲國國君見乙國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便心生覬覦。他召集大臣商議,決定派出大軍突襲乙國。然而,乙國國君通過巧妙的情報網絡,提前得知了甲國的陰謀。 乙國國君深知正面抗衡甲國大軍勝算極小,於是決定採取出其不意的策略。他祕密召集國內的能工巧匠,在短時間內打造了一批精良的武器,並組織民衆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 同時,他派出使者前往甲國,表面上是表示友好,實際上是爲了迷惑甲國國君,讓其誤以爲乙國毫無防備。甲國國君果然中計,他認爲乙國弱小,不敢反抗,於是放鬆了警惕,對軍隊的準備工作也不再那麼嚴格要求。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當甲國大軍自以爲能夠輕鬆取勝,大搖大擺地向乙國進發時,乙國國君早已率領訓練有素的軍隊埋伏在必經之路上。當甲國軍隊進入埋伏圈時,乙國軍隊突然發起攻擊,殺了甲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乙國軍隊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精良的武器,以迅猛的攻勢打亂了甲國軍隊的陣腳。甲國士兵們驚慌失措,毫無還手之力。乙國軍隊趁勢掩其不備,奮勇殺敵,最終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經此一役,甲國元氣大傷,再也不敢輕易侵犯乙國。而乙國則憑藉着智慧和勇敢,成功保衛了自己的家園。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不能一味地硬拼,而要善於運用智謀,抓住敵人的破綻,出其不意,掩其不備,才能以弱勝強,取得勝利。

掩其不備-成語圖片

掩其不備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