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拍不響

成語拼音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一個巴掌拍不響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典故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襲人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件事雙方都有責任,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不能只怪其中一方。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王。張家以務農爲生,家境雖說不上富裕,但一家人勤勞肯幹,日子也算過得安穩。王家則是做些小買賣,家中經濟狀況較爲寬裕。 這兩家人本應相安無事,各自過着平靜的生活。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張、王兩家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起因是王家在擴建自家房屋時,佔了張家的一點地。張家覺得王家仗着有點錢財,欺負老實人,心中憤憤不平。而王家則認爲那塊地一直沒有明確的歸屬,自己拿來使用並無不妥。 從此,兩家的爭吵不斷升級。張家的男主人每當在田間勞作累了,就會想起王家的霸道,嘴裏忍不住罵罵咧咧。王家的主人在做生意稍有不順時,也會把氣撒在與張家的糾紛上。 鄰里們紛紛前來勸解,可兩家都覺得自己佔理,根本聽不進去。日子一長,這矛盾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有一天,鎮上舉行廟會,熱鬧非凡。張家的孩子和王家的孩子在人羣中玩耍時,不小心撞在了一起,兩個孩子都摔倒在地。這本是孩子們之間常見的小意外,可兩家大人看到後,卻都認爲是對方孩子的過錯,於是又爭吵起來。這一吵,引來了衆多圍觀的人。 有人說:“這兩家人啊,一個巴掌拍不響,都有錯。王家不該占人家的地,張家也不該得理不饒人。”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出來說道:“古往今來,鄰里之間應以和爲貴。大家各退一步,方能海闊天空。如此僵持不下,對兩家都沒有好處。” 可張、王兩家依然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最終,因爲這場爭吵,張家耽誤了農時,地裏的莊稼收成不好;王家也因爲分心於與張家的爭鬥,生意漸漸冷清。 直到這時,兩家人才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們意識到,從最初的一點小糾紛,發展到如今兩敗俱傷的局面,雙方都有責任。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不是雙方都不肯讓步,又怎會鬧到這般田地。 後來,經過衆人的再次調解,王家主動歸還了佔用的土地,張家也爲自己之前的過激言行向王家道歉。兩家終於冰釋前嫌,重歸於好,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的相處中,矛盾的產生往往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雙方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爲,互相理解、包容,才能避免衝突的加劇,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

一個巴掌拍不響-成語圖片

一個巴掌拍不響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