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在弦上
成語拼音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矢在弦上成語解釋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爲形勢所迫,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
典故出處
- 三國·魏·陳琳《爲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袁紹爲了攻打曹操,讓陳琳寫一篇《爲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列舉曹操的罪狀,大罵曹操祖宗三代。袁紹官渡之戰敗給曹操,陳琳也趁機投靠曹操。曹操問陳琳爲什麼寫那篇檄文,陳琳說那時箭在弦上被袁紹所逼而寫。
成語造句
- 情況已經十分危急,猶如矢在弦上,必須立刻做出決斷。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天下局勢動盪不安。袁紹佔據着北方大片土地,實力雄厚。
袁紹有個謀士名叫沮授,他極具智慧和遠見。有一次,袁紹決定出兵攻打曹操,沮授得知後極力勸阻。他認爲此時並非最佳時機,曹操勢力不容小覷,冒然進攻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然而,袁紹卻一意孤行,不聽沮授的勸告。
隨着戰爭的推進,局勢果然如沮授所料變得對袁紹不利。曹操運用巧妙的戰術,逐漸佔據了上風。袁紹的軍隊陷入了困境,士氣低落。
此時的沮授心急如焚,他再次向袁紹進言,希望袁紹能夠改變戰略,及時止損。但袁紹依然固執己見,甚至對沮授產生了不滿。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袁紹的錯誤決策導致了軍隊的重大損失。沮授看到局面已經無法挽回,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他長嘆一聲,說道:“如今的局勢,猶如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可這發出去的結果,卻已註定是悲劇啊!”
最終,袁紹在這場戰爭中慘敗,他的勢力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沮授的遠見和智慧卻被人們銘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做決策時一定要深思熟慮,不能盲目衝動。就如同“矢在弦上”,一旦射出,就無法再收回,其後果也必須要承擔。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爲一時的衝動和錯誤判斷,導致了不可挽回的結局。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做事更加謹慎,避免重蹈覆轍。
矢在弦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