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身取義

成語拼音

shě shēn qǔ yì

捨身取義成語解釋

舍:捨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

典故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成語典故

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成語造句

在國家和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無數英雄兒女挺身而出,捨身取義,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面臨着巨大的危機。敵國的軍隊如潮水般涌來,戰火連天,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個國家,有一位年輕的將軍叫李明。他自幼習武,有着高超的武藝和堅定的信念。當他看到國家遭受如此苦難,心中充滿了悲憤和責任感。 李明帶領着他的軍隊奮勇抵抗敵國的入侵,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他身先士卒,毫不畏懼。然而,敵國的勢力太過強大,他們的軍隊源源不斷地涌來,李明的軍隊逐漸陷入了困境。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李明的軍隊被敵國重重包圍。士兵們傷亡慘重,糧草也即將耗盡。面對如此絕境,有些士兵開始動搖,想要投降。但李明卻堅決不同意,他對士兵們說:“我們身爲國家的子民,應當爲了國家和人民而戰,寧死不屈。我們不能輕易放棄,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們也要戰鬥到底。”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李明帶領着士兵們拼死抵抗。他揮舞着長劍,如猛虎一般衝向敵羣,一次次地將敵人擊退。但敵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不斷地涌上來,李明的身上也漸漸佈滿了傷痕。 最終,李明和他的士兵們被敵人逼到了一座懸崖邊上。前有強敵,後無退路,形勢萬分危急。這時,敵國的將領對李明喊話,只要他投降,就可以饒他和他的士兵們一命,並且給予他們高官厚祿。 李明聽後,仰天大笑,說道:“我李明一生光明磊落,豈能爲了一己私利而背叛國家和人民。我寧願捨身取義,也絕不做賣國求榮之人。”說完,他轉身對士兵們說:“兄弟們,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但是我們的尊嚴和榮譽不能丟。讓我們一起跳下懸崖,用我們的生命來捍衛國家和人民。” 士兵們紛紛響應,他們毫不猶豫地跟着李明跳下了懸崖。他們的身軀在空中劃過一道悲壯的弧線,然後消失在了茫茫山谷之中。 李明和他的士兵們雖然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激勵着這個國家的人民。他們捨身取義的壯舉成爲了這個國家歷史上的一段傳奇,被人們傳頌不衰。在他們的激勵下,這個國家的人民更加團結一心,奮起抵抗敵國的入侵。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戰鬥,終於將敵國的軍隊趕出了自己的國家,恢復了國家的和平與安寧。 正如孟子所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李明和他的士兵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捨身取義的真諦,他們的事蹟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爲後人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捨身取義-成語圖片

捨身取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