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廢言

成語拼音

yǐ rén fèi yán

以人廢言成語解釋

以因爲;廢廢棄。因爲說話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錯誤就不採納他所說的正確的意見。

典故出處

《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成語典故

徑寸之寶,或隱沙泥;以人廢言,君子斯戒。★《梁書·武帝紀中》

成語造句

在討論問題時,我們應就事論事,切不可因爲個人偏見而以人廢言,錯過有價值的觀點和建議。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故事都印證了“以人廢言”所帶來的教訓。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鄒忌的大臣。鄒忌身材挺拔,容貌俊美。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齊,對着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俊美?”妻子回答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公認的美男子。鄒忌不自信,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誰美?”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問客人同樣的問題,客人也說鄒忌美。 不久,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端詳他,自認爲不如徐公美。晚上,鄒忌躺在牀上思考這件事,恍然大悟:“妻子說我美,是偏愛我;妾說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說我美,是有求於我。” 鄒忌入朝拜見齊威王,將這件事講給他聽,並趁機進諫說:“如今齊國地域廣闊,城池衆多。宮中的嬪妃和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有求於大王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實在太嚴重了!”齊威王聽後,深以爲然,於是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命令剛下達時,羣臣紛紛進諫,門庭若市。過了幾個月,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 然而,在這一片繁榮之中,卻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有一位名叫淳于髡的學者,他雖然其貌不揚,但是才華橫溢,能言善辯。他向齊威王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治國建議。但因爲淳于髡曾經得罪過一些權貴,這些權貴便在齊威王面前詆譭淳于髡,說他出身卑微,品行不端,其言不可信。 齊威王起初聽信了這些讒言,對淳于髡的建議置之不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齊國在一些政策上出現了問題,導致國力有所衰退。鄒忌再次向齊威王進言,提醒他不能“以人廢言”,不能因爲淳于髡的出身或者與某些人的矛盾,就否定他的正確主張。齊威王這才幡然醒悟,重新召見淳于髡,虛心聽取他的意見,齊國這才又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強盛。 “以人廢言”實乃治國理政、爲人處世之大忌。我們應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傾聽他人的言論,不因個人的偏見或喜好而輕易否定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方能不斷進步,成就大業。

以人廢言-成語圖片

以人廢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