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
成語拼音
- sū wǔ mù yáng
蘇武牧羊成語解釋
- 蘇武:漢朝時人。蘇武寧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典故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他取筆就畫了一幅蘇武牧羊,畫了又要我題。”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大臣蘇武等爲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單于修好,由於漢朝降將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勸其投降。蘇武寧死不屈,堅決不降,被迫淪爲匈奴的奴隸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後纔回到漢朝。
成語造句
- 北海邊的生活十分艱苦,但蘇武牧羊時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忠誠,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出使匈奴。當時漢朝與匈奴的關係複雜多變,蘇武肩負着重要的使命前往。
蘇武一行到達匈奴後,原本一切進展還算順利,可未曾想匈奴內部發生了動亂。匈奴的緱王與虞常等人密謀造反,想要歸附漢朝,而虞常與蘇武的副使張勝交好。虞常將計劃告知了張勝,張勝未與蘇武商量便擅自參與其中。後來謀反之事敗露,緱王等人被殺,虞常被擒。匈奴單于得知張勝捲入其中,大發雷霆,要嚴懲漢使。
蘇武得知此事後,說:“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他本欲拔劍自刎,幸被旁人及時攔下。匈奴單于敬重蘇武的氣節,想要招降他爲匈奴所用。但蘇武堅決不從,單于便將他囚禁起來,置於大地窖中,不給他食物和水。蘇武憑藉着頑強的意志,渴飲雪,飢吞氈,頑強地活了下來。
單于見蘇武如此堅韌,更加想要收服他,於是把他流放到北海邊去牧羊,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漢朝。”蘇武就這樣在北海邊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牧羊生活。他手持漢朝的符節,與羊羣爲伴,儘管生活困苦,卻始終堅守着對漢朝的忠誠。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蘇武在北海邊度過了許多年。期間,匈奴單于多次派人來勸降他,甚至許以高官厚祿,但蘇武毫不動搖。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回到漢朝,回到自己的祖國。
直到漢昭帝即位後,漢朝與匈奴關係緩和,雙方開始商議交換使者。漢朝使者四處打聽蘇武的下落,後來從匈奴的降者口中得知蘇武仍在北海邊牧羊。漢使便向匈奴單于要人,單于卻謊稱蘇武已死。但機智的漢使編造了一個故事,說漢朝皇帝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綁着蘇武的書信,說他在北海邊。匈奴單于聽後大驚,以爲是上天的旨意,這纔不得不讓蘇武返回漢朝。
蘇武歷經磨難,終於在十九年後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他手持着那已經破舊的符節,回到長安,百姓們無不欽佩他的忠貞不屈。蘇武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忠誠和堅守,他的故事成爲了千古佳話,流傳後世,“蘇武牧羊”也成爲了一個象徵着忠貞不屈的成語,激勵着無數人堅守信念,不爲困境所屈服。
在歷史的長河中,蘇武的事蹟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永恆的光輝。他的精神將永遠被銘記,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蘇武牧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