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抵鵲
成語拼音
- yǐ yù dǐ què
以玉抵鵲成語解釋
- 抵,拋擲。比喻有珍貴之物而不知愛重。
典故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崇禮》南越以孔雀珥門戶,崑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
成語典故
- 少時葉子九來以近刻詩見貽,開卷見得下敘,讀之而嘆。斯所謂崑山之人,以玉抵鵲者也?★清·錢謙益《葉九來鋤經堂詩序》
成語造句
- 他做的這樁買賣,付出的是美玉般珍貴的東西,得到的卻只是如同鵲鳥般普通的回報,簡直是以玉抵鵲,得不償失。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政治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名叫衛之僑的人,他是衛國一位極具智慧和眼光的能臣。當時衛國的國君喜好華麗的排場和珍稀的寶物,對於國家的真正治理和百姓的福祉卻關注甚少。
衛之僑深知國君的這種偏好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於是多次進諫,希望國君能夠以國家的長遠發展爲重,將精力放在整頓內政、加強軍事防禦以及改善民生之上。然而,國君對於衛之僑的忠言置若罔聞,依舊沉迷於收集各種奇珍異寶。
有一次,外國使者前來朝貢,帶來了一對世間罕見的美玉。這對美玉溫潤剔透,毫無瑕疵,可謂價值連城。國君見了,喜不自禁,當即決定重重賞賜外國使者。
就在此時,邊境傳來急報,敵國率領大軍來犯,邊境城池危在旦夕。衛之僑再次進諫國君,懇請將美玉變賣,以籌集軍費,招募士兵,加強邊境防禦。然而,國君卻捨不得這對美玉,認爲美玉難得,而戰爭或許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解決。
結果,外交努力失敗,敵國軍隊長驅直入,衛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此時,國君才懊悔不已,意識到自己以珍貴的美玉來抵擋住敵國的進攻這種想法是多麼的愚蠢。但爲時已晚,衛國的大片領土已被敵軍佔領,百姓流離失所。
衛之僑無奈地感嘆道:“國君以玉抵鵲,爲了一時的珍寶而忽視了國家的安危,最終導致瞭如此慘痛的結局。”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在面對重要的抉擇時,切不可因小失大,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物。正如衛國國君,爲了一對美玉,而失去了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明智地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決策。
以玉抵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