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成語拼音

yǐ yì nì zhì

以意逆志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

典故出處

《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閱讀古典詩詞時,我們需要深入瞭解作者的時代背景和創作心境,才能以意逆志,準確把握作品的內涵。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思想文化也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有一位名叫子輿的學者,他四處遊歷,拜訪名師,以求在學術上能有更高的造詣。一次偶然的機會,子輿聽聞了一位名叫孟夫子的大儒講學。孟夫子的學說以仁政和道德修養爲核心,吸引了衆多學子前來聆聽。 子輿滿懷期待地趕到講學之地,認真傾聽孟夫子的每一句話。然而,在衆多觀點中,有一個關於治理國家的主張讓子輿產生了疑惑。孟夫子認爲,君主應當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施行寬鬆的政策,如此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子輿在心中反覆思索這個觀點,卻始終無法完全認同。他覺得在當時各國激烈爭鬥的局勢下,過於寬鬆的政策可能會導致國家在軍事和政治上處於劣勢。於是,子輿決定向孟夫子請教,以解開心中的疑惑。 在與孟夫子交流時,子輿誠懇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擔憂。孟夫子並沒有生氣,而是耐心地傾聽。他對子輿說:“吾之學說,乃是從根本上思考國家與百姓的關係,以長遠之目光看待發展。汝之所憂,亦有其理,然當以意逆志,深入理解吾之用心。” 子輿聽後,陷入沉思。他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只是從表面現象和當前局勢去理解孟夫子的觀點,而沒有站在更高的層面,從其本意和志向去體會。經過數日的苦思冥想,子輿重新審視孟夫子的學說,終於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他意識到,孟夫子所倡導的仁政並非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看到顯著成效的權宜之計,而是一種基於人性本善、着眼於社會和諧與長遠發展的治國理念。若能真正實現仁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自然會繁榮昌盛,軍事力量也會隨之強大。 子輿爲自己當初的狹隘理解感到慚愧,他更加勤奮地鑽研孟夫子的學說,並將其傳播給更多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學習和理解他人的觀點時,不能僅僅拘泥於表面,而應當以意逆志,用心去體會作者或說話者的本意和志向,這樣才能避免誤解,獲取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以意逆志-成語圖片

以意逆志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