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佚待勞

成語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以佚待勞成語解釋

多指作戰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後乘其疲勞,戰而勝之。

典故出處

《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場商業競爭中,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合理佈局,以便能夠以佚待勞,輕鬆應對對手的挑戰。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場上,戰略與戰術的運用往往決定着戰爭的勝負。 話說在戰國時期,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甲國和乙國。甲國兵強馬壯,其君主野心勃勃,企圖擴張領土,將弱小的乙國納入版圖。 乙國君主深知甲國的強大,明白正面交鋒勝算渺茫。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謀臣將領,共同商議應對之策。其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提出了“以佚待勞”的策略。 乙國君主採納了這個建議,開始積極籌備防禦工事。他們加固城牆,儲備充足的糧草和武器。同時,訓練士兵,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應變能力,但卻按兵不動,沒有主動出擊。 甲國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乙國進發,一路上士氣高昂,以爲能夠輕鬆取勝。然而,當他們抵達乙國城下時,卻發現乙國城池堅固,防守嚴密。 甲國軍隊多次發起進攻,但都被乙國頑強地抵禦住了。由於長途跋涉,甲國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逐漸低落。 而乙國的士兵們則以逸待勞,養精蓄銳,時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戰鬥狀態。 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甲國軍隊的糧草供應出現了問題,後方的補給線也受到了騷擾。此時,乙國看準時機,派出一支精銳部隊,突然出城襲擊甲國軍隊的後方。甲國軍隊陣腳大亂,陷入了混亂之中。 乙國軍隊乘勝追擊,一舉擊敗了甲國的入侵。這場戰役成爲了以佚待勞戰術的經典範例,也讓乙國得以在強敵面前保衛了自己的家園和人民。 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佚待勞的策略被多次運用。例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曹魏,司馬懿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以逸待勞,最終使得諸葛亮無功而返。這種策略強調在面對強敵時,不急於正面交鋒,而是通過保存自己的實力,等待敵人疲憊、出現破綻時再給予致命一擊。它體現了一種智慧和耐心,是戰爭中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之一。

以佚待勞-成語圖片

以佚待勞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