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壺擊碎
成語拼音
- tuò hú jī suì
唾壺擊碎成語解釋
- 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讚賞。
典故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成語典故
- 晉朝時期,大將軍王敦每次喝完酒後總是吟詠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吟詠一邊用如意敲打唾壺,壺口都給敲破了。
成語造句
- 他因爲心中的憤懣無處發泄,在極度激動之下,做出了類似唾壺擊碎的舉動。
成語故事
- 在西晉時期,有一位名叫王敦的人,他出身於世家大族。王敦年少時就展現出了不凡的氣質和才華。
當時,西晉的局勢並不穩定,政治混亂,社會動盪。王敦心懷大志,渴望能夠在這個亂世中有所作爲。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和家族的勢力,逐漸在仕途上嶄露頭角。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王敦對當時的朝政越發不滿。他看到了許多官員的腐敗和無能,心中充滿了憤懣。
有一次,王敦在與一些朋友聚會時,大家談到了當時的局勢和自己的抱負。王敦越說越激動,情緒難以自抑。他拿起身邊的唾壺,一邊慷慨激昂地發表着自己的看法,一邊用力地敲擊着唾壺。隨着他的話語和動作,唾壺被一次次地擊打,最終竟然被擊碎了。
朋友們都被王敦的舉動所震驚,但也深深理解他心中的那份無奈和憤慨。後來,王敦果然採取了行動,他試圖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甚至發動了叛亂。
雖然王敦的行爲在歷史上存在爭議,但“唾壺擊碎”這個成語卻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人們心中激憤難平,或表達豪情壯志時的情景。就如同王敦當年,在對現實不滿時,通過擊碎唾壺來發泄自己內心的強烈情緒。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英雄豪傑在面對困境和不公時,也會有類似的舉動和情感。他們或許不像王敦那樣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但內心的熱血和豪情卻是一樣的。這個成語提醒着我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時,要保持內心的激情和追求,不輕易被困難和挫折所打敗。
唾壺擊碎-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