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
成語拼音
- tǐng shēn ér chū
挺身而出成語解釋
- 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着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典故出處
- 《舊五代史·周·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成語典故
- 唐朝初期,皇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威望,聯合密謀要殺害李世民。李世民得到密報,先下手爲強,在玄武門出其不意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他們的部下率軍攻打玄武門,守將敬君弘挺身而出,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
成語造句
- 在危險面前,他沒有絲毫猶豫,挺身而出,勇敢地保護了大家。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外敵頻繁入侵,國內的一些奸臣也趁機興風作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一個邊境小鎮,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壯士。他自幼習武,心懷正義,對國家和人民充滿了熱愛。當他看到家鄉遭受外敵的踐踏,百姓們流離失所,心中充滿了悲憤。
一天,敵軍又一次來襲,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驚恐萬分,四處逃竄。李明看到這一幕,心中的怒火燃燒起來。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挺身而出。他拿起自己的武器,衝向敵軍,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在戰鬥中,李明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高超的武藝。他以一敵十,毫不畏懼。他的身影在敵軍中穿梭,如同一頭勇猛的獅子。百姓們看到李明如此英勇,也紛紛停下了逃跑的腳步,他們有的拿起農具,有的撿起石頭,加入到了抵抗敵軍的隊伍中。
經過一場激戰,敵軍終於被擊退了。李明和百姓們成功地保衛了自己的家鄉。然而,李明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勝利,國家還面臨着許多挑戰。
此後,李明決定投身軍旅,爲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而戰。他四處征戰,屢立戰功。他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國家,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國家的軍隊陷入了困境。敵軍人數衆多,武器精良,而我方軍隊則傷亡慘重,士氣低落。在這危急關頭,李明再次挺身而出。他帶領着一隊敢死隊,衝向敵軍的陣營。他們不畏生死,奮勇殺敵。在他們的激勵下,我方軍隊的士氣大振,大家齊心協力,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李明的事蹟被人們傳頌着,他的精神激勵着每一個人。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挺身而出,什麼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他們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讚歌。他們的故事,將永遠被銘記在人們的心中,成爲激勵後人不斷前進的動力。
挺身而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