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衝之臣
成語拼音
- zhé chōng zhī chén
折衝之臣成語解釋
- 指忠勇之臣。
典故出處
- 《漢書·王尊傳》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
成語典故
- 斛律明月,齊朝折衝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
成語造句
- 在國家面臨危機之時,他挺身而出,展現出了折衝之臣的風範,成功化解了諸多難題。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諸侯紛爭,戰亂頻繁。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有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
當時,周邊的強國對衛國虎視眈眈,企圖吞併它以擴張自己的領土。衛國的國君憂心忡忡,日夜思考着如何保衛自己的國家。
就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名叫公孫杵的大臣挺身而出。公孫杵智勇雙全,且對衛國忠心耿耿。他深知,面對強敵,不能只靠武力硬拼,而需要運用智慧和謀略來化解危機。
公孫杵開始頻繁出訪周邊各國,與各國的君主和大臣進行交涉。他憑藉着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對局勢的精準分析,成功地說服了一些國家與衛國結盟,共同抵禦外敵。
在一次與強國的談判中,對方氣勢洶洶,提出了極爲苛刻的條件。但公孫杵面不改色,冷靜應對。他詳細闡述了衛國的立場和利益,同時指出,如果強國執意發動戰爭,將會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他的言辭犀利而又有理有據,令強國的使者一時語塞。
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公孫杵成功地使強國放棄了侵略衛國的計劃。他以一己之力,化解了衛國的滅國危機,成爲了衛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在之後的歲月裏,公孫杵多次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外交場合上爲衛國爭取到了有利的條件,使衛國在列強環伺的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公孫杵就是衛國當之無愧的折衝之臣。他以非凡的外交才能和堅定的信念,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中,爲國家抵禦強敵,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正如《漢書·王尊傳》中所云:“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公孫杵的事蹟被後人傳頌,成爲了衛國曆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衛國子民爲保衛國家而努力奮鬥。
折衝之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