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貓丟牛
成語拼音
- zhēng māo diū niú
爭貓丟牛成語解釋
- 爲了爭奪貓而丟了牛。比喻貪小失大。
典故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一些瑣事上斤斤計較,結果因小失大,爭貓丟牛,耽誤了重要的項目進展。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寧靜的小村莊,村子裏的人們大多以農耕爲生,過着簡單而平靜的日子。
村裏有兩個鄰居,分別叫張三和李四。張三勤勞樸實,家中有幾畝良田,每年都能有不錯的收成。李四則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家中不僅有田產,還做些小生意,日子過得也頗爲殷實。
有一天,張三和李四在村頭的集市上相遇。集市上熱鬧非凡,各種物品琳琅滿目。突然,一隻花貓從他們眼前竄過,鑽進了一個攤位下面。張三和李四同時看到了這隻花貓,覺得它十分可愛,都想要把它帶回家。於是,兩人開始爭奪這隻花貓,互不相讓。
在激烈的爭搶過程中,張三不小心碰倒了旁邊賣牛的攤位,幾頭牛受到驚嚇,掙脫了繩索,四處亂跑。集市上頓時亂成了一團,人們紛紛躲避,攤主們也驚慌失措。
等到大家好不容易把牛都追回來,賣牛的攤主損失慘重,他氣憤地指責張三和李四,說他們爲了一隻花貓,居然弄丟了他好幾頭牛,簡直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張三和李四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多麼愚蠢。他們原本只是想得到一隻可愛的花貓,卻沒想到因爲爭貓而丟了更爲重要的牛。
這個故事就像歷史上許多因貪圖小利而失去更大利益的事件一樣。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官員爲了爭奪一些微不足道的權力和財富,不惜結黨營私,互相傾軋,最終導致朝政混亂,國家衰敗。又比如在戰場上,有些將領爲了爭奪一時的戰功,貿然出兵,結果中了敵人的埋伏,導致全軍覆沒。
“爭貓丟牛”這個成語,就是告誡人們在面對利益和選擇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大局觀,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否則,就會像張三和李四一樣,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爭貓丟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