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問難
成語拼音
- zhì yí wèn nàn
質疑問難成語解釋
-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覆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典故出處
- 《漢書·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有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論道經書而已。”
成語典故
- 我們數學老師講課生動活潑,常常採用質疑問難和方法。
成語造句
- 在學術交流會上,大家積極思考,各抒己見,對報告人的觀點質疑問難,氣氛十分熱烈。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明的書生,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充滿了無盡的渴望。
李明在成長的過程中,師從一位德高望重的夫子。這位夫子學富五車,教導學生時嚴謹而又耐心。然而,李明卻不同於其他唯師命是從的學生,他總是充滿了思考,敢於向夫子質疑問難。
有一次,夫子在講解一篇經典文章時,對其中一句的解釋讓李明心生疑惑。夫子說:“此句之意,當爲這般理解,乃是千古定論。”其他學生紛紛點頭稱是,唯有李明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起身恭敬地向夫子行禮說道:“夫子,學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學生認爲此句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不知學生能否闡述自己的觀點?”夫子先是一愣,隨後微笑着點頭應允。
李明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他引經據典,從其他相關的典籍中找出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夫子認真傾聽後,微微頷首,說道:“李明,你能如此深入思考,敢於提出疑問,實乃難得。爲師之前的解釋或許有所侷限,你的觀點爲我打開了新的思路。”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質疑問難的習慣不僅沒有讓夫子感到厭煩,反而讓夫子對他更加器重。在科舉考試臨近之時,夫子特地爲李明等學生進行最後的輔導。當夫子講到一篇重要的策論時,李明再次提出了疑問。他指出其中的一個觀點在當下的社會形勢中可能存在不妥之處,並提出了自己的改進建議。夫子大爲讚賞,鼓勵他將這種精神保持下去。
最終,李明憑藉着自己紮實的學識和敢於質疑問難的精神,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高中進士。爲官之後,他依舊保持着這種習慣,面對各種政務難題,從不盲目跟從舊例,總是深入研究,質疑問難,尋找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從而爲百姓謀得了諸多福祉,成爲了一方百姓愛戴的好官。
李明的故事流傳開來,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榜樣。他的經歷告訴我們,質疑問難並非是對權威的挑戰,而是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重要途徑。只有敢於質疑問難,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前行。
質疑問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