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連蔓引
成語拼音
- zhū lián màn yǐn
株連蔓引成語解釋
- 指廣泛株連。
典故出處
- 《明史·奸臣傳·胡惟庸》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及爲《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株連蔓引,迄數年未靖雲。”
成語典故
- 公言皇上御以來,麗丹書者多大臣朝士,即使盡皆情法允協,已是幽陰景色,而況威嚴之下,株連蔓引,九死一生。★清黃宗羲《徐公神道碑銘》
成語造句
- 在這場複雜的案件調查中,各種線索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暗藏玄機,一不小心就會株連蔓引,牽扯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王朝,名叫大華。大華王朝的君主英明神武,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們安居樂業。
然而,在朝廷之中,卻隱藏着一股黑暗的勢力。這股勢力的頭目是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名叫趙權。趙權爲人陰險狡詐,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
有一次,朝廷中一位正直的官員李正,因爲上書直言趙權的種種不法行爲,觸怒了趙權。趙權懷恨在心,決定設計陷害李正。他先是在李正處理的一件政務中做手腳,製造出李正貪污受賄的假象,然後向皇帝進讒言。皇帝一時不察,聽信了趙權的讒言,將李正打入大牢。
趙權深知斬草要除根的道理,他擔心李正的家人和朋友會爲李正鳴冤叫屈,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他以“株連蔓引”之法,誣陷李正的家人和朋友都是同黨。就這樣,李正的妻子、兒女、兄弟以及衆多好友都被牽連入獄。
一時間,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趙權以莫須有的罪名株連。一些原本想要爲李正伸冤的官員,也因爲害怕受到牽連而噤若寒蟬。
但是,正義終究不會被永遠埋沒。在民間,有一位名叫孫義的義士,他對趙權的惡行早有耳聞,對李正的遭遇深感同情。孫義決定挺身而出,爲李正等人討回公道。
孫義四處收集證據,走訪了許多李正曾經任職地方的百姓,瞭解到李正是一位清正廉潔、爲民做主的好官。他還找到了趙權陷害李正的一些蛛絲馬跡。
孫義帶着證據,冒死進京,向皇帝遞交了奏摺。皇帝看到孫義提供的證據,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被趙權矇蔽了。皇帝龍顏大怒,下令徹查此事。
經過一番調查,真相終於大白。皇帝嚴懲了趙權及其黨羽,爲李正等人平反昭雪。那些被株連的無辜之人也得以重獲自由。
這一事件讓大華王朝的朝廷重新恢復了清明,也讓百姓們更加堅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株連蔓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