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盈劑虛
成語拼音
- zhuó yíng jì xū
酌盈劑虛成語解釋
- 拿多餘的彌補不足的或虧損的。
典故出處
- 《清會典事例·戶部·積儲》以別州縣谷價之贏餘,添補採買,爲酌盈劑虛,挹彼德茲之計。”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資源分配方面,我們應當學會靈活調整,做到像酌盈劑虛那樣,以實現整體的平衡和最優效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榮商業之城中,有兩位商人,一位叫李富,一位叫王貴。
李富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逐步積累了豐厚的財富。他經營着一家規模龐大的綢緞莊,生意興隆,日進斗金。然而,隨着財富的增長,李富變得越發貪婪和吝嗇。他對夥計們苛刻至極,工錢能少給絕不多付,對待供應商也是極力壓價,以求獲取最大的利潤。
王貴則不同,他同樣通過努力打拼擁有了自己的米行。王貴深知財富的來之不易,也明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他對待夥計寬厚,工錢給得充足,使得夥計們都願意爲他盡心盡力。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他總是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則,不刻意壓低價格,保證了貨源的穩定和優質。
有一年,城中遭遇了罕見的旱災,糧食大幅減產,米價飛漲。李富看到了商機,他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準備高價出售,賺取鉅額利潤。而王貴卻憂心忡忡,他深知百姓們的艱難,決定平價出售米行中的存糧,以幫助大家度過難關。
隨着旱災的持續,百姓們的生活越發困苦,許多人已經買不起高價的糧食。這時,王貴的米行因爲平價售糧,很快就庫存告急。而李富的糧食雖然價格高昂,但購買者寥寥無幾。
王貴爲了能讓更多的百姓有糧可喫,決定向李富求助,希望他能以合理的價格出售一部分糧食。李富卻嘲笑王貴愚蠢,說他不懂得趁機發財。王貴苦口婆心地勸說李富,要考慮城中百姓的生死存亡,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但李富不爲所動。
就在這時,城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了出來。他歷數了李富的種種不義之舉,又讚揚了王貴的仁義善良。老者說:“經商之道,當酌盈劑虛,不能只顧私利,而應兼顧民生。像李富這般貪婪自私,最終只會落得衆叛親離的下場。”
百姓們紛紛響應老者的話,對李富表示譴責。李富的夥計們也紛紛離開,不再爲他效力。而王貴因爲他的善舉,得到了百姓們的支持和擁護。供應商們也更願意與他合作,爲他提供更好的貨源。
最終,李富的綢緞莊因爲失去了人心,生意一落千丈。而王貴的米行則越做越大,成爲了城中最受尊敬的商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應當像王貴一樣,懂得酌盈劑虛,平衡各方利益,關注民生福祉,這樣才能獲得長久的成功和尊重。反之,若像李富那般自私貪婪,只追求眼前的暴利,最終必然會走向失敗。
酌盈劑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