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孝父慈

成語拼音

zǐ xiào fù cí

子孝父慈成語解釋

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典故出處

《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六須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與國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盡之理。”

成語典故

子孝父慈,三分天下,二分歸西,民樂安康,軍心順悅。★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成語造句

在那個小村莊裏,人們一直秉持着良好的家風,平日裏家庭氛圍溫馨和睦,真正做到了子孝父慈。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對父子。父親名叫李誠,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民,兒子叫李賢,自幼聰慧懂事。 李誠每日辛勤勞作在田間,無論風吹日曬,從未有過絲毫懈怠。他一心只爲了能讓家庭過上安穩的日子,讓兒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李賢深知父親的辛苦與付出,他從小就主動幫忙做家務,稍大一些後,便跟隨父親下田勞作。每當李誠從田間歸來,疲憊不堪時,李賢總會貼心地爲父親準備好飯菜,打來熱水讓父親泡腳解乏。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賢到了求學的年齡。李誠毫不猶豫地拿出家中爲數不多的積蓄,送兒子去了私塾。李賢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攻讀,成績在同窗中總是名列前茅。 有一年,小鎮遭遇了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李誠心急如焚,但爲了不讓兒子分心,他總是強裝鎮定,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壓力。李賢發現家中的困境後,主動提出放棄學業,回家幫助父親共度難關。然而李誠卻堅決不同意,他告訴李賢:“讀書纔能有出息,家裏的事有爹在,你只管專心學業。” 李賢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更加發奮努力。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李賢在科舉考試中一舉高中。 當他衣錦還鄉時,沒有絲毫的驕傲自滿。他對父親依然尊敬有加,關懷備至。爲了讓父親能安享晚年,他在家鄉修建了一座寬敞舒適的宅院,還僱了專人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 鄰里們無不稱讚這對父子,紛紛感嘆:“正是因爲李誠的無私付出和李賢的感恩孝順,纔有了這子孝父慈的美談。”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佳話。如孔子的弟子子路,爲了讓父母能喫到米,不惜翻山越嶺去遠方借糧;漢文帝劉恆,身爲帝王,卻親自爲母親薄太后嘗藥。這些故事都充分展現了子女孝順父母,父母慈愛子女的美好品德。 子孝父慈,是家庭和睦的基石,也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每一個家庭都充滿了愛與關懷,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溫馨、美好。

子孝父慈-成語圖片

子孝父慈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